2018年已经谢幕,过去的2018年可以说是“多事之年”,一年里,全球经济发生了许多事情,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荡。
2019年的经济将如何演进?投资增速下滑、消费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严峻。
欧元挑战美元霸权地位
当今欧洲存在奇异景象:欧元诞生20年之际,几乎各国都出现了质疑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右翼民粹主义浪潮,但质疑欧元之声却相对寥寥。
实际上,如今在欧洲,欧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欢迎,欧元区调查显示,38%的欧元区成年人已经不大记起还有其他欧洲货币,欧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在2018年岁末感叹道,20年过去了,其间出生的这代人已经不知道曾经有其他(欧洲)国内货币了。
2019年,欧元能不能更加强壮一些?20岁的欧元正在酝酿搞一件大事情:加强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作用,并将欧元作为储备货币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不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虽然欧元仍是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但其在外储中的比例显著下降,且并非国际贸易中进行交易的首选:哪怕是欧元区国家在对外贸易时对于欧元的使用也十分受限。
在专注于欧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韦伯(Douglas Webber)看来,历史上,欧盟的任何一项动议都必须得到德国的强力支持方能成功。
韦伯指出,欧元区能否加强欧元的国际地位,要看德法是否能在2019年加强合作,促进欧元区财政联盟一体化,以目前德法领导人的近况来看,两国内耗均不断,在欧元区层面若想有所作为,挑战较大,且从历史上看,德国越能为欧盟提供一个稳定器类的作用,欧盟在危机中就越能安稳度过。
有分析认为,围绕欧元区2019年的主题仍将是不确定性。无论是来自经济方面的不确定,还是来自政治方面的不确定,都对欧元区复苏和稳定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不确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因素将使得2019年欧洲金融资产波动或将更大于2018年。
美国恐将“失速”
反观被挑战者美国,2019年也并不好过,继美联储高官接连表态之后,又一次有权威发声直指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这次的声音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菲尔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他预计美国不会出现经济衰退,但由于政府减税增支效果消退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长将在2019年至2020年有所放缓。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之中,似乎有一个气球正在放气,这些气流会反过来影响到美国经济。”奥布斯菲尔德预测。
类似的声音,也通过银行股的表现传达出来。德克萨斯州休斯顿投资公司Avalon Advisors首席经济学家Sam Rines表示:“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忧,正反映在金融类股的每股收益中。在我看来,这是市场参与者对衰退时机表达意见的最明显方式之一。他们告诉我们经济衰退很快就会到来。”
以高盛(163.03,-2.38,-1.44%)为例,目前的市净率为0.81,其股价低于其资产价值,是6年来从未见过的。其股价与账面比率的大幅下降,反映了一些大型银行同行的情况。与此同时,花旗集团、瑞银(12.4,0.29,2.39%)、巴克莱和瑞士信贷(10.87,0.20,1.87%)的市盈率分别为0.70、0.84、0.49和0.63。
OECD也曾在11月下调未来三年内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期全球GDP将较基准下跌0.8%,其中美国将下跌1%以上。
中国将何去何从?
目前,美国经济虽持续增长,但增长压力非常大,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2019年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比如,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看来,在世界经济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明年进出口很可能出现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在此之下,更好把握“稳和进”之间的平衡和火候,更加突出“六稳”,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谋求各项改革的推进,争取啃下一些“硬骨头”。
综合各大机构和经济学家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分析预测来看,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大概在6.2%-6.5%之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明年国内宏观政策组合有望是“稳货币、松信贷、宽财政”。此外,从三驾马车分析框架来看,基建投资有望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力量。
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佟家栋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严峻形势和国内经济调整后,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稳“方针,是建立在我们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基础上的。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另一方,我们要力争寻求更多的机会,坚持扩大开放,与各国一道,推进多边贸易体系改革,促进区域一体化,特别是亚太自由贸易区,甚至探索加入日本主导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寻求更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环境。在全球经济下行中,发挥中国的积极进取的作用,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