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的京东,在几个月的舆论动荡、股价大跌中,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上周五,京东收盘报21.08美元,上涨5.88%。
这个周末,轰动全国的“麻烦事”也告一段落,刘强东彻底松了口气。京东悄然恢复元气,杀入P2P网贷的消息也有了新的进展。
京东作为国内四大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真正把螃蟹“煮”了的人,标的一上线就被疯抢而空,但“京东P2P”却一直保持低调又神秘的风格,从产品测试到正式上线,几乎是零宣传。
“京东P2P”这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药”?
01
“京东P2P”准备四年,“儿戏”上线?
早在去年年底,京东或入局P2P的消息就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在厦门金融办网贷机构备案公示名单里,有一个“亮眼”的平台,名为“京东旭航(厦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旭航网贷)。
公开资料显示,旭航网贷的法人为张雱,是京东核心人物之一,曾任职京东金融,现为刘强东助理、京东钱包执行董事兼经理。而从股权结构来看,刘强东持股比例达27.7%,疑似为旭航网贷实际控制人。
据多方了解,2013年京东金融就曾在若邻网发布招聘启事,招收网贷交易平台的产品经理和业务岗人员,这是京东开始涉入P2P业务留下的足迹。
此后,京东就没停过招聘网贷相关职务,即便是在刘强东信誓旦旦的说着“不为P2P所动”的2017年,招聘信息中也是以“发展前景无限”在招揽网贷人才。
由此看来,“京东P2P”正式上线,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准备了整整四年的“有备而来”。
这家京东“孙儿辈”的自营P2P平台,在今年5月上线测试的时候,取名“小金投”。
不知何原因,半年的时间该网站已失效,在京东金融官网也找不到“小金投”的入口。
目前,唯一的方式是通过京东金融APP,从财富进入小白精选,查看更多后,选择“京东小金投”,才能发现这个被藏起来的“秘密”。
在这里,你会发现京东前所未有的“儿戏”。
当你点开“京东小金投”,进入的是名为“和丰网贷”的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和丰网贷法人同样也是张雱,而刘强东以最大持股比例,同样疑似为和丰网贷实际控制人。也就是说,和丰网贷也是京东的“亲孙子”。
平台备案信息显示,和丰网贷的首页网址就是目前无法正常使用的“小金投”,这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和丰网贷平台发标数显示,京东在前期半年的测试阶段中,只发过五个散标,到了12月6日,平台才开始重新集中发标。
12月10日到13日,平台连续发了四天散标,并在13日将平台易名为“旭航网贷”。“搞笑”的是,现在再打开“京东小金投”,又变回了“和丰网贷”。
02
上线十五分钟一售而空,魅力何在?
“京东P2P”不仅神神秘秘的,对外也十分低调,几乎是零宣传。要不是今天(12月24日),被“爆”出京东网贷标的“上线十五分钟一售而空”,估计也很难有人发现这片块小天地。
在这个P2P行业看似风险爆发趋缓,却又暗流涌动的时刻,背靠京东的“和丰网贷”真能脱颖而出?
目前,和丰网贷已上线4种短期标的,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5%、5.5%、6%和6.5%。
借款额度相对较小,几乎所有借款项目均为日常消费用途,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小额个贷。
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目前的标的全部是散标,不设新手标和自动投标。虽然平台上线新标的速度相对较慢,但上线的标的相当抢手,全部都是秒光,“和丰网贷”魅力何在?
就如平台的“自我介绍”,京东金融是京东数科的核心品牌,也算是金融领域“有经验”的大品牌,又依托京东集团强大的资源,大众还是很愿意为其“买单”的。
京东的大数据风控也很有“名气”,连续两年获“金融界奥斯卡”国际风控大奖。据了解,该奖项是亚太地区在风险管理领域专业性最强及最具声望的,评比规则严格遵循国际最高标准,而京东金融是唯一获得此大奖的科技公司。
和丰网贷平台风险引用京东金融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再将借款人分为“信用极好”、“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信用一般”四类,严格采用了白名单准入机制,还是相对科学的。
再加上有中融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无条件担保,一旦出现逾期,该公司会代偿全部款项。这样的一颗定心丸吃进肚子里,谁不安心呢?
至于为何频繁地换名字,我想还是与“合规备案”挂钩。
据了解,旭航网贷注册时间为2017年9月27日,注册地为福建厦门。而厦门金融办只为2016年8月24日前设立的网贷机构给予备案登记。
或许是因为旭航网贷“太年轻”无缘备案,才又换回了“年长”的和丰网贷吧。
作为BATJ中第一个“煮”螃蟹的人,京东能否掌握P2P正确的“吃”法,让P2P行业迎来新局面,我相信大家都很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