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消息一出,美股三大股指应声跳水大跌,齐创年内新低。今天亚太地区开盘,上证综指、恒生指数低开并一路下行。亚太市场中跌幅最大的是日本股市,日经225跌幅超2%。韩国首尔综指低开但有跌幅收窄趋势。
2018年最后一次加息能给A股、港股带来多大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出什么牌”?明年如何博弈? 有专家表示,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金面都造成一定的压力,美元收缩周期仍未结束。但A股已更加独立,影响有限。
悟空投资董事长鲍际刚表示,美元收缩周期未结束,重点关注其构成尾部风险。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认为,对资金面形成压力,但其它影响有限。全球看,可能会让钱都回归美国市场,对其他市场的资金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其实,放眼国内,中国央行早已“抢先一步”,在19日晚宣布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利率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已率先对美联储加息作出反应。同时,央行再推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是今年第三次以再贷款方式“放水”。
市场普遍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局面,央行双管齐下,以组合式出招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央行是以“定向降息”的结构性政策,支持小微企,让他们的贷款成本降下来。“中小民企融资难,喊了好几年,主要就是银行认为有关贷款风险高,难以覆盖风险。”
鲁政委称,现在央行结构性降息,把资金成本先调降,有助符合条件的银行增加流动性,银行梳理手头的小微企存量资产,可增加放贷,支持小微企。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这是在不降息和全面降息之间新增的选项,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投放,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体现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灵活性和操作的独立性,不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太多影响。
市场人士指出,面对美联储再次加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了独立性,预计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延续,“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组合也将继续推进。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放缓,也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外部约束明显缓解,未来不排除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流动性环境仍将保持合理充裕。
康波财经综编自中国基金报、中新经纬、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