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埋怨自己工资不高,收入不高,眼红别人有钱。
其实,这个世界虽然很多地方不公平,但很多时候也是很公平的。有句话叫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一定没用。
而让自己变得更有钱的方法,其实从来都很朴素,今天跟大家聊聊怎么变得更有钱。
01 搞清楚你的收入来源
要想提高收入,先弄清楚自己收入从哪里来。
上班族,收入基本就只有两部分,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基本工资、绩效和福利等等都算主动收入。
被动收入就是即使你不在场也能产生的收入。
比方说你投资理财,每天都能获得投资收入,这部分投资收入就是被动收入。
02 决定你收入的是什么
弄清楚收入来源,我们再来看收入来源的局限。
先来看占主动收入最大比例的工资收入。
职位、公司、行业、地域决定了工资收入的上限。
整个行业高速发展,公司赚的钱多,给的工资也就多。
比如人工智能行业,2017年人工智能岗位评价招聘薪资达2.58万元每月,硕士生一年大概30万,博士生则50万,今年博士生的年薪已经开到了80万元。
而一些老旧传统行业,比如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除非是行业龙头,不然工资高不到哪里去。
当然也不能认为朝阳行业一定工资高,夕阳行业就赚不了钱,只是待在夕阳行业想提高工资收入面临困难更多。
地域方面,在东部沿海就业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一线城市工资收入也显然高于十八线小城市。
再说到公司,行业内靠前的公司薪酬福利好,员工工资自然高。
比方说阿里巴巴的程序员和普通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工资肯定不是同一级别,工资上限也不一样。
还有不同职位也决定了工资收入。
公司里的高管和文秘对公司贡献度不同,稀缺性不一样,当然工资收入不同,再者,即使是同一岗位,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都会让工资收入出现高低差异。
总结一下,工资收入的天花板取决于职位、公司、地域和行业。
再来看看被动收入。
被动收入取决于本金、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时间。
投资本金的钱越多,你能用来投资的资产也越多,投资范围也更广,即使投资收益率不高也能带来更多收入。
投资收益率高自然获得的收入多,比方说你早点买房而不是把钱存银行,到现在资产也翻了几倍了。
越早投资理财,被动收入也是越多的,因为你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让自己的被动收入呈指数式增长。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李嘉诚说的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获得年均20%的投资回报率,40年后这笔钱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
如果这个例子难以达到,那说一个实际点的。一个月投资1000元钱,哪怕收益率只有4%,20年之后,和没有这样投资的人相比也差了30多万。
03 你可以怎么做
知道了收入来源的局限,实际上也就知道了要做什么。
概括地说,想要提高自己的主动收入,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领域内的专业人才。
人才总是稀缺的,也是最贵的。
哪怕很小的领域,成为大佬级别都是赚钱最多的。
比方说日本寿司之神小野,做一份寿司,人均用餐15分钟,需要付2000元人民币,还得提前1个月预约。
那怎么成为领域人才,每天按时上下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你还得花额外的时间苦炼。
一万小时定律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你一定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去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某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有没有这种意志,能不能抵住各种各样的诱惑,要不要赚更多钱,最后取决你自己。
那些靠关系赚到多少钱的机会,不适用大部分人。只有努力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让自己做到极致,才是靠谱的方向。
所以,如果我们要提高收入,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好职位、公司、地域、行业,坚定不移地深耕下去。
然后有人会说,与其埋头苦干做工匠,不如开辟点副业。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开始往斜杠青年努力,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获得多份职业收入。
其实关于副业,还是得看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时把几件事做得很出色,把专心做一件事的精力分散,最后什么事也没做成,收入其实也高不到哪里去。
除了主动收入,还有被动收入。
我建议现在就要开始理财,如果你手里有多少钱都理不清,提高收入就只能是想象。
我经常听到很多人很懒,自己哪怕用多点时间去研究都不愿意,但却想着赚大钱,唉,这种人永远只能适合洗洗睡。
学习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学习理财知识,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到浮动收益类产品开始学习,比如货基、债基、股票、黄金、P2P、房产等等。
当然了,纸上学来终觉浅,你很有必要花点小钱真枪实弹地实践。
我身边那些有钱的人,其实都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要么就是很擅长投资理财的人。
很多人有钱,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有钱的,背后的付出,可能你看不到。
今天开始,你要制定一个财富目标,然后制定执行方案,学习知识然后付诸实践,道理其实就这么简单。
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