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行情不好,写啥都是跌,要不咱聊点八卦放松下吧。
年入50万的90后,赚钱其实挺容易。
咳咳...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标题党,也不是啥鸡汤(我也写不来鸡汤啊)。
毕竟在一线混了这么些年,各行各业的人认识了一堆,我身边这样的朋友还是挺多的。
这里面有高学历的,也有中专毕业的。有在一二线搬砖的,也有四五线挖矿的。
所以说,赚钱的路子还是挺多。和你的出生以及在哪里发展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关系。
如果有决定性关系,我这种来自中部三线小城的姑娘,爸妈在国企上班,大学又在省会念的师范学校——
毕业后要不回家乡当公务员,要不托关系留在省会当老师,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落英,开公号跟大家侃大山。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以前我妈老跟我叨叨,思路决定出路。
结合这些年的亲身体验,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熟悉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才会有相对正确的思路。
这些思路能让你在某一领域,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核心技能。只要这个行业起风了,你就飞起来了。
没起风也不重要,只要行业不是太差,你的下限就不会太低。
毕竟风口,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起风前捕捉到的。就算能捕捉到,当时的自身条件就能抓住么?
时代红利一波接一波,错过几波不算可惜,本就是当时抓不住的啊。
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能干成什么事,抓住接下来的机会。
这个时代太浮躁了,分清楚什么是热闹,什么是丰富——
我们还是得丰富。
二
如果以年入50万(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年终奖、投资收益等)为标准,其实我毕业没多久就达到了,没费多大力气。
不是拉仇恨,主要是运气比较好,擅长的恰好是风口需要的。
我应该算是有文字天赋的人,用我们中学老师跟我妈讲的玩笑话说——
如果新概念作文大赛在我们那届没有没落,这丫头可能不用高考,直接保送清华北大。
当然这是夸张啦的说法啦。不过在写作方面,确实有那么一丢丢才华。
所以大学时我修了两个学位,其中一个就是新闻学。寻思实在混不下去,也能吃写作这碗饭。
毕业后赶上了互联网金融的红利期,机会还是挺多的。而能在这个行业赚到钱,很大程度得益我的写作能力。
当时互金行业的营销推广,对内容的需求比较旺盛,互联网本身就是内容为王。
一个既懂互金行业又懂网络传播,还有内容原创能力的人,是非常抢手的,市场溢价很高。
所以我大四实习期就有10k了,算下来每半年薪水就能翻一倍,直到升不动了。
虽然说确实有运气成分,但是我不赞同所谓的“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套理论。
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是风口上飞起来的人,用来宽慰大众的。能说出这句话的人,还真不是猪啊。
以我自己为例,当年我大四时但对互金的理解,在公司就能排上前几。
主要行业还很新,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起跑线差不多的。只要人聪明点,肯花时间和心思,专业上面可以做到突飞猛进。
至于传播,我大学修过新闻学位,也是第一批自媒体玩家,毕业论文就是网络媒体传播研究。
原创能力嘛,在写作方面我还是挺自信的,跟其他人比应该算是很大的优势。
所以总结下来,我是在熟悉的行业做擅长的事,这个行业起飞了,我也就顺势飞起来了。
换一个人,就算能赶上这波风口,也不见得能做到这样。至少我们那一批里,我算是起来最快的。
要说我很厉害么,我还真没勇气承认,综合来看我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人。
你要让我做别的,很多事情我真做不来的,可能比一般人还要差很多。
三
不光在一线,二、三线甚至四、五线,也有一批年入50万的90后。
我的大学同学子思,现在武汉做自由编剧。大三时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拿了奖,把版权卖给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就拿了10万。
当年在我们班轰动了一阵,我还着实眼红了下。
她是典型的二次元少女,也是一个资深日剧迷。大学时整天宅在寝室刷剧写小说,参加各种征文大赛,我记忆中拿过大大小小十来个奖项吧。
毕业后在北京当职业编剧,后来嫌离家太远,她的工作性质又不太需要坐班,就回武汉当起了自由编剧。
因为她的作品确实还行,又在国内知名影视公司待了两年,找她的人还不少。
最近我听她说,她现在给网剧或者网综写剧本,署名的话已经要价20万起了,不署名当枪手还要高。
还有我的读者大欢,92年的小哥哥,中专毕业后跑到西安做房地产销售。
一开始卖豪宅,后来倒腾商铺,那几年市场好,他说房子挺好卖的。赚到第一桶金后,他在西安核心地段买了套三居房。
后来不愿意给别人打工,他和朋友合伙跑到宝鸡开了家小型外包公司,还是卖房子,承接新楼盘的销售工作。
听他说行情最好时,一年能有一百多万的利润。
去年他在高位卖掉了西安的房子,净赚一百来万。加上卖房子赚的钱,这些年平均下来,他的年收入大概有60来万。
在宝鸡这座四五线小城,应该能活得相当滋润吧。
四
其实不管做啥都好,在熟悉领域做擅长的事,成功的概率总会高很多。
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门槛,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已经很不容易啦。
首先需要很熟悉这个领域,然后需要有吃这碗饭的天分,这就过滤掉80%的人。
最后想把事情做成,还需要一丢丢运气,比如这个领域起风了,这样算下来基本只剩10%的人。
这也很正常啦。毕竟能年入50万的90后,只占很小很小一部分。
不算富二代靠干爹不正当的职业,考虑国内90后的人口基数,我估计也就1%吧(写到这里突然有点激动哇)。
虽然时代的大风口就那么几个,每个行业的小风口,还是不断在吹的。
在一个领域踏踏实实干几年,找到自己的擅长点不断优化,就算不能成为1%,抓住几波小风口,至少也能成为10%、20%啊。
毕竟身处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想要一直穷下去,也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