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今年的5-7月网贷行业爆发了史无前例、血雨腥风的P2P爆雷潮。这次爆雷潮导致数百家网贷平台不幸阵亡,也导致数十万网贷投资人遭受损失,甚至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爆雷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监管的重视,也引发了广大投资人和从业者对行业前景的担忧。那么,网贷行业到底还有没有未来?网贷行业到底是羊群短暂狂欢后悲伤的舞场,还是民众财富持续增值的福地?
部分质疑网贷行业前景的人士认为,早期过于宽松的监管环境,缺乏必要的准入门槛和事前监管,一些居心不良、浑水摸鱼者混入其中,导致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道德风险事件不断,“踩雷”群众信心受损,部分用户伤心愤懑离场;而当前阶段,网贷机构的风险化解和验收备案尚需时日;长远方面,网贷行业被定性为信息借贷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在破刚兑已成为明确的政策意图和市场趋势的情况下,若网贷行业不能找到一种能够让投资人长期持续保本获利的商业模式,而只有火中取栗、悬崖捡米的不安全感,就很难取得更多投资人的长期信任。而如果无法取信于民,行业就难言未来。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网贷投资中的受伤群体虽值得同情,但从理性角度分析,网贷投资风险本来是人人尽知的事情,但由于过往缺乏有效的合格投资人制度,导致部分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或缺乏网贷投资成熟度和专业性、无法识别网贷投资风险的投资人盲目跟风进入该市场,因此应该借鉴信托、私募等行业经验,完善合格投资人制度,将不合格的投资人排除在场外,并推动建立类似美国同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直接金融市场。而坚守信息中介定位、买者自负的网贷直接金融,由于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在有效实施合格投资人制度的前提下,网贷行业应当具有广阔的前景。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网贷行业的未来前景?笔者认为,要全面客观看待网贷行业的未来前景,需要从爆雷平台的共同本质特征、网贷行业存在的逻辑、监管的进步和趋势、投资人的成熟度变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等角度重新审视,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爆雷平台的共同本质特征
网贷行业自从诞生之日起,风险事件就没有停过,而大面积爆雷现象自网贷行业大规模野蛮生长的2014年起,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如下图,根据网贷天眼等三方的数据,自2014年底开始至今,只有为数不多的月份平台倒闭及停业的数量低于50家,而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已经高达4669家。
从历史累计爆雷的近5000家问题平台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分为五大类:(1)因欺诈或变相欺诈被经侦立案;(2)因假标自融(非法集资)而被经侦立案或资金链断裂而倒闭;(3)因活期等严重错配而产生流动性问题;(4)因大面积大标逾期而陷入流动性危机;(5)因风险失控等经营不善因素导致倒闭或停业。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并不相同,历次爆雷中,真正纯粹因风险失控原因而倒闭的占比低于20%,多数平台爆雷的原因往往是上述一个或几种原因的组合。本次爆雷潮也不例外,并未跑出上述五大类型,这次本次雷潮中具有假标自融和严重错配问题特征的平台占比最高。
通过对历史倒闭平台的本质原因分析来看,尽管每次爆雷潮的诱因不尽相同(本次爆雷主要诱因包括金融去杠杆、备案延期、高质押率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爆仓等),但从本质原因上看,主要都是因为欺诈、自融、严重错配和大面积大标逾期而出现,而这些无疑都不符合监管和合规的要求。
因此,随着监管的深入,自查和合规检查的实施,具备上述特征的问题平台爆雷只是时间问题。而没有上述问题、深刻认识网贷金融本质、敬畏风险、遵循金融规律、踏踏实实、谨慎经营的网贷企业影响却非常小。规模虽在百强之内,但规模尚小的达人贷为什么能在多次爆雷潮中安然无恙?从上线第一天至今坚持100%的真实资产、用户资金始终处于三方存/托管状态,没有资金池,从不搞活期等严重错配,挡住任何风口的诱惑,坚持在小微金融领域沉淀,极致分散、多周期谨慎验证的资产,严谨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些既是达人贷生存的密码,其实也是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合规网贷的基本要求。
爆雷潮,无论对于网贷投资人,网贷从业者,还是监管机构,短期内都是极其痛苦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残酷的洗牌是任何事前缺乏深刻风险认识、缺乏准入标准和事前监管,野蛮生长起来的金融业态所必经的痛苦历程。但从长期来看,就像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历程一样(清理整顿完成之前的2007年资产规模约1万亿,而10年后的2017年底却超过26万亿,成为第二大金融板块),当前的爆雷潮和清理整顿只是网贷行业最寒冷的冬天,在清理整顿和合规发展后,将迎来其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