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2P投资人,应该都非常痛恨老赖。
最近不少平台被挤兑,和老赖们混入各个网贷论坛带节奏多少有点关系。
老赖不仅不还钱,有的还组建起了反催收群,专门研究怎么对付那些催收人员,撸口子等。
由于对老赖的惩治力度不够,在中国,即使做老赖,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依旧活得很滋润。
比如老赖不能乘坐飞机高铁,却可以坐动车二等座。
老赖不能从银行贷款,但可以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中介借钱。
成为老赖的成本,实际上并不高。
上征信都无所谓,更何况那些不上征信的借款人了,现在很多奄奄一息的P2P平台,借款人就是死活拖着不还款,坐等倒闭。
二、再过个一两年,老赖就要玩不转了。
最近新开业的百行征信动作很大,其准备将阿里、腾讯、网易、鹏元等各家机构的海量数据的整合应用起来,建立一个综合征信打分系统。
数据到底对征信有什么用?
比如你随便下载一个APP,会发现大多数会要求读取你的通讯录、短信记录等等数据。
干嘛呢?比如金融贷款公司吧,它在给你放款前,会先搜一遍你的通话记录,如果基本没有什么拨打和接听,就判定为问题号。
接下来再找一下联系人里面是否有人是老赖,以及你和老赖的通话记录是否频繁。
如果高频通话记录里有老赖的,那多半是老赖的风险也会很高,直接PASS掉。。
还没完,还会读取你的短信记录。
信息里面如果有:
小明,请你立即还款!否则我就告诉你七大姑八大姨你赖账不还的事情——某催收公司
或者:
小明,您的1万元小额现金贷款额度申请成功,请点击XXX随时申请,随时到账哦!
这类关于逾期、小贷等信息如果太多,说明你也是个问题户,这时大数据风控也会把你给PASS掉。
读取完信息后,还没完,接着再读取一下你的软件信息。
哇,全是类似捷信贷、宜人贷借款、现金贷、钱站这类小贷软件,那也是个跟高利贷过日子的,PASS。
然后再读取你的微信通讯录,和电话通讯录一样,也是刷一遍你的联系人,有没有老赖的。(腾讯加入了百行征信)
然后再读取一遍你的支付宝,淘宝,每个月消费不足3千,流水极小?没有还款能力,PASS。(阿里加入了百行征信)
一直刷,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评分模型。
以前由于各家都用自己的数据库不共享,因此数据很少。
现在百行征信,大家一起接入,数据源源不断,老赖就无处遁形了。
以前征信报告上能显示的只有你在银行贷了多少款以及是否有过违约,其他一概不知道。
以后不一样了,微信和支付宝、银行数据一合并,不但能具体算到你一个月的开支情况,连你的恩格尔系数都能算出来。。
想多头借贷?想组团撸平台的口子?想多了。
三、实信用的重要性,在欧美市场早已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在美国有一个信用分制度,信用分分几个等级,850分是最高分,300分是最低分,根据统计,全美平均信用分是692 分。
据说全美国只有13%的人有800 分以上的高分,15%的人是550 分以下的极低分。通常要高于730分才的人群申请房贷,不用等待就能通过,而且信用分能够直接决定人们的贷款利率,分数越高的人贷款利率越低,如果信用分低于500,将很难申请到贷款。
比如贷款人从600分到800分的信用跨度其贷款利率将在3.08%到4.67%之间变动,信用差的借款人利率上浮达到50%以上。
咱中国的芝麻信用分是不是就和这个极像,信用分越高,借呗额度越高,利率越低?
目前美国已经将信用分应用到各个场景,包括租车、租房、求职、贷款、保险理赔等等,部分信用记录甚至终身保留,可以说,失信一次,代价极高。
目前阿里设立了芝麻信用、腾讯则有腾讯征信,网易则有考拉信用分,各家都瞄准了征信这块蛋糕,中国在征信这块领域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等大数据信用模型正式运用于新的征信体系,届时老赖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