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2051.HK)发布上市后的首份中报。中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增长50.5%;经调整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48.9%,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根据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51信用卡的主要业务板块均保持了较好增势。其中,信贷撮合及服务费同比增长35.4%至9.34亿元,信贷介绍服务费同比增长36.5%至840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科技服务板块表现尤为强劲。由于通过联名信用卡向中小型银行提供的高增值科技服务增加、用户新开卡需求增加以及合作银行数目增加等原因,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出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同比增长156.2%至1.16亿元,且板块营收占比由5.4%提高至9.1%。
分析人士指出,非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板块收入占比逐步增加,意味着企业对收入结构的升级调整效果已经显现,公司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Oliver Wyman报告,51信用卡是中国首个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同时也是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旗下“51信用卡管家”应用累计管理的信用卡数目已达1.19亿张。2018上半年,透过公司信用卡申请服务成功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为140万张,同比增长了75%。
自2017年4月起,51信用卡开始在数据应用、信用分析等方面与多家中小银行进行深入合作,推出以信用卡申请人为对象的联名卡。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与国有、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同质化严重、服务单一,客户粘性及活跃度低。且智能化程度弱、协作效率低,用户及各类运营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因此,企业方面认为,基于中小银行在发展信贷业务方面的实际需求,与中小银行开展业务合作具有长期增长潜力,未来这一板块收入也值得期待。
用户数量增长黏性增强,生态布局效应突显
靓丽业绩的背后,是51信用卡用户的稳定增长以及其动态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
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51信用卡管家”的注册用户数达到6890万人,较2017年底增长690万人。51信用卡的用户大多拥有多张信用卡,具有信贷活跃、消费需求较高且愿意支付利息满足消费需求等特点。
在保持用户数量增长的同时,对用户的黏性也不断增强。在信用卡用户还款方面,通过51信用卡管理应用偿还信用卡账单及其他负债的交易量同比猛增258%,达到了1164亿元。在信贷撮合业务方面,尽管由于行业波动,在一季度对自身的信贷撮合服务主动采取了更为保守的发展策略,但今年上半年其信贷撮合服务和信贷介绍服务两块收入仍保持了同比35%以上的增长速度。
自2012年成立以来,51信用卡以信用卡管理为基础,累积了大量高价值用户和个人信用数据,并逐步开发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动态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涵盖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在线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等一站式个人财务服务。依托此生态系统,在用户的生命周期内抓住大量交叉销售的机会,形成具有高竞争力和业务增长潜力的独特商业模式。
51信用卡方面表示,2018年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发展生态体系中的服务和产品,包括与更多银行发行联名信用卡,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向用户提供信贷服务。
研发持续投入,不断强化金融科技运营能力
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头部公司之一,51信用卡近年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大数据和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持续强化风险控制和金融科技运营能力。
2015年以来,51信用卡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0.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61亿元。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51信用卡研发投入达1.71亿元,同比增加62.3%。
除此之外,在业内普遍仍以传统机器学习为主进行技术研发的背景下,企业已率先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和风控层面,并已经实践验证,有效提升了用户转化效率和精准营销的成果。51信用卡方面表示,下半年还将持续优化iCredit风控系统,向用户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务。
51信用卡CEO孙海涛表示,受益于国家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市场对创新的网络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未来在国家维持金融科技行业稳步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公司有信心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关注微信公号“有钱实验室”,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