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张图及配套的各种文章在网上疯传,中心思想是,降税的政策,并没有让大家捞着好,按照图中的例子,企业将支出更多,员工到手的钱也会更少,多的钱还是跑去充实国库了。
于是下边一片怨声载道,事关钱袋子的话题,人们往往很敏感,可能还来不及细想,就把火力和矛头对准了政策。
偶尔有明事理的站出来解释这张图存在的漏洞时,却被喷“弱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对“强权”,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不过今天,我还是愿意当一回“弱智”,来说道说道这张图。
首先,澄清一个基本事实。这位月薪5000元的A同学,在降税政策实施后,确实会免去45元的个税。到手工资变少的原因,是降税前后缴纳社保的标准不一样了,一个是按最低工资标准交,一个是按工资标准交。
话说回来,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个税,其实是不被允许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社会保险。
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经营成本,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而非实际工资为员工缴纳社保,或者只缴纳五险中的个别险种,甚至只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保。
虽然不被政策允许,但企业不足额交社保等行为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一方面,以实际工资为标准来为员工缴纳社保,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以前社保是由地方税务部门或者社保部门来征收的,各地的社保征收机构并不一致,无法统一管理,企业也就容易钻了政策的漏洞。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社保的征收机构转变为税务部门统征。这也就意味着,以前的社保存在的少交和不交等问题,在过去可能很难追查,而在未来,企业如果不足额缴纳,很容易被税务稽查,征收的强制性大大增强。
如果你也遇到了图中“降税政策实施,到手的钱却变少”的情况,是因为你的公司之前没有为你足额交够社保。
多交社保,到手工资变少,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我们常见的,钱拿去交社保,终归还是自己的,况且在社保的支出中,企业是占大头的,多交多得,未来多一份保障,不是什么坏事。
同时也有人说,当下生活已经成问题,我想不了那么远,就想多拿点钱维持基本生活。另外,现在退休年龄延迟,谁又能保证自己交的社保能在退休后全部拿回来,物价涨得那么快,拿回来的钱还是当初的价值吗?
情况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的说多交社保对大家来说就一定是好事。但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国家的社保征收工作正在慢慢步入正轨,未来按照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已经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保白皮书2017》显示,2017年我国合规缴纳社保的企业仅占24.1%。也就是说,明年将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企业需要依法合规缴纳社保,据财经网报道,合规缴纳社保,将增加企业30%的成本。
这些企业下边对应的,是大量面临“被减薪”的员工。虽然有社保账户里头的钱是自己的这种安慰说辞,但当看到到手的钱变少,心理落差还是存在。
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就像员工,不能指望企业在多发给你工资的同时,还全额缴纳社保;就像企业,不能指望国家给了你足够的空间,让你成长起来之后,却不思回报。
不过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能在实施降税政策、弥补社保征收存在的漏洞的同时,提高财政收入,而且说出来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