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理财技巧 708名学生被起诉,谁要为校园贷乱象背锅?
708名学生被起诉,谁要为校园贷乱象背锅?

最近被一条新闻震惊了:截至7月31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共受理高校学生贷款案件708件,被告均为在校学生,涉案总标的达100万余元。

我又查了一下,今年3月以来,广州天河区法院其实已经陆续受理了一批高校大学生小额网络贷款纠纷系列案,法院以民间借贷案由立案。

这些案件中不乏一些学生利用其他同学身份证来向网贷平台借新还旧的案例。

看来,出问题的不仅仅是校园贷,还有那些学生。

1

校园贷之痛

我梳理了一下校园贷的新闻,其实校园贷进入校园,学生深陷囹圄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7年末,一个名为“704校花”的兼职换购平台起诉了超过400名大学生。学生被起诉是因为他们拿到手机后不还钱,并且以“校园贷非法”为由赖账,拒绝应诉。

这个案例中,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校园贷是非法的,因此可以不用还,而另一方面,平台起诉学生仅要求归还本金,孰是孰非,引起了当时广泛讨论。

但校园贷并不仅仅是让学生陷入债务两难的境地,还有血的惨痛。

2016年,河南一大学生私用同学名义通过校园贷借了几十万,债务缠身无力偿还最后跳楼自杀。

2017年4月,厦门大二女生从校园贷借了57万无法偿还被发裸照,并在一间宾馆内自杀。

2018年1月,湖南女孩深陷校园贷,至少涉及18家公司,其母亲崩溃自杀。

本处于美好年华,却因为校园贷使得人生如此不堪,让人扼腕。

2

为什么校园贷屡禁不止?

国家不断打击面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行为,但为什么校园贷还是屡禁不止?

我认为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原因在于贷款平台的逐利。

校园贷能够存在意味着大学生贷款市场需求是存在的,那大学生为什么需要通过校园贷平台借那么多钱呢?

我们从校园贷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向校园贷平台借钱是为了买手机、买包包等等,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物质的渴求。

物质给这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带来虚荣,带来表面上的优越,但他们的经济却受限于父母,于是有些大学生就会寻求兼职来得到额外的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校园贷事件会和兼职挂钩。

但更多的人是想不劳而获,直接从平台贷款得到金钱,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这也就是大学生贷款需求存在的原因。

市场需求存在,还需要市场供给,贷款平台就是供给方,贷款平台的逐利也催生了校园贷。

平台自己也知道学生还款能力差,其坏账率也居高不下,但他们仍然要向学生贷款,因为校园贷还结合了套路贷、现金贷、高利贷等等。

这样一个庞大的吸血产物造就的高利息或者额外的手续费等使得学生债台高筑,而学生的巨额债务则是他们追求的丰厚利润。

只要有利润,资本就会践踏人性,于是为了这些利润,他们不择手段地逼迫学生还钱,包括教唆学生到其他平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勒索其亲人甚至让学生肉偿沦为赚钱工具等等。

如此以来,酿成一出出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学生无法填满的物质欲望沟壑和贷款平台不断追逐利润让这些校园贷平台生生不灭。

3

钱淹了象牙塔

如果我们再深挖下去,就会发现校园贷事件频发并非偶然事件。因为我发现,校园贷不仅仅只是关于贷款这件事,里面还充斥着各种骗局。

首先,是学生的侥幸心理。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很多校园贷实则是套路贷,高利贷或者暴利贷。借那点钱最后利滚利变成巨额债务,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但这种新闻其实经常报道出来,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校园贷是有问题的。但还入坑,说明了入坑的人,或多或少就是侥幸心理。

就我了解,其实很多大学生还是很单纯的,社会的很多阴暗面他们没多少机会了解到,但他们又同样具有作为一个人的贪婪心理,被那些老司机骗一骗,自然入坑。

大家想想,那些校园贷其实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消费欲望,但是收的手续费其实算起来非常贵,这是隐性的利息。

放贷方就是想通过这种利滚利和债务叠加的方式,最终让这些学生还不上钱,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因为很多校园贷平台,其实背后都是跟各种色情场所结合在一起,既然还不起钱就只能肉偿了。

一念之差,无法追悔。

其次,是消费观念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普遍出生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从小接受到的也是物化的东西。

加上到了大学,同学之间的那种攀比心理作怪,让这些经济无法独立又不敢往家里要钱的学生,只能把手伸到校园贷那里去。

新闻的宣传,舆论的造势,互联网信息的轰炸……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消费理念的不同。说白了这代人就不是会省钱的人,都是消费欲望很强的人。

失去理性的消费,最终也是导致悲剧的源头。

第三,惩罚措施太轻了。

校园贷既然如此恶劣,为何还是屡禁不止?

说白了就是违法成本太低了,我至今也没听过哪家校园贷平台被刑事处理的。

如果违法成本足够高,还有多少人敢犯罪?不能说没有,但绝对会好很多。

要不然,我们现在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不少了吧,但有用吗?显然没啥用啊,换个马甲校园贷还是继续在玩。

第四,我认为学校的教育也没跟上。

学校真足够重视校园贷的祸害,应该是发动全校学生重视,但据我从广州各个大学了解到的情况看,几乎没有。

没有对应的宣传讲座,也没有相应的金融知识普及,没有这些财商方面的教育,学生在任性贪婪的驱使之下,对于一些消费理念“超前”的学生来说,走上校园贷的路只是时间问题。

校园贷的背后,没那么简单,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本身风气也不好,钱淹了象牙塔,出事也正常。

但这样下去,谁敢说不会有更悲剧的悲剧发生?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理财技巧 更多
    最新资讯
    708名学生被起诉,谁要为校园贷乱象背锅?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