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理财技巧 根本矛盾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就是句空话
根本矛盾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就是句空话

本文系专栏作者“力哥说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王太太今年60岁,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名下有一套杭州房产,价值200万。

她以前的积蓄基本上都用来供房了,没存下什么钱,一旦退休,收入来源也没有了。

最近王太太碰到了一个难题,有一家保险公司希望为她办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俗称“以房养老”。

王太太将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每月给她3888元,一直到她去世,去世之后房产归保险公司。

现在假如你是王太太,你会怎样决定?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面对这样的困境,住在几百万的房子里,却没钱养老。

毕竟,房子看着是值钱,但只要不卖掉或出租,没办法带来真金白银的养老钱。

而养老,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现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想出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简称“反按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以房养老”。

最近,银保监会的一则通知,将“以房养老”政策正式推向全国。

“以房养老”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概括:

一、拥有房屋独立产权的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

二、保险公司每月给老人一笔固定的养老金;

三、房屋可以供老人继续居住,老人死后房屋由保险公司“继承”。

买房的时候是你把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每月供房,最后把房子买下来。

现在正好反过来,你把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每月给你一笔钱,最后相当于你把房子卖出去了。

以房养老最大的价值,无疑是让老年人在退休后收入骤减的情况下,依然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死后房子又不能带进棺材,归保险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呢?

听起来很完美。

试点效果惨淡

事实上,以房养老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

早在2014年7月,“以房养老”就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始试点。

至今已过去了四年,效果如何呢?

仅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共98户家庭,130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

平均每个月两户的节奏。

这……有点太凄惨了吧……

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美好的政策,推出之后却凉凉了呢?

难道是大家都有眼无珠、不识好歹吗?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显失公平的设计

以房养老制度之所以推行起来举步维艰,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设计极不公平,堪称坑爹,谁信谁傻逼。

我们回头看看文章开始的案例。

王太太今年60岁,每个月可以拿到3888元。

假如她可以活到90岁,那么可以拿回140万。

如果要拿回200万,王太太得活到103岁。

也就是说,王太太大概率是拿不回这200万的。

本金都拿不回来,利息就更不谈了。

试想一下,如果王太太把这200万的房子卖了,拿去买货币基金。

每年按照4%的年化收益,租金按照2500元算。

她每个月的利息是6667元,除去租金每月还有4167元。

而她的本金,是一分钱都没有少!

等到她去世的时候,200万还是原来的200万。

当然,由于通货膨胀,购买力可能会下降很多。

但是比房子被保险公司收走,什么都没有留下,是不是要好太多了?

这样对比下来,你就会发现,“以房养老”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重要的话说三遍:“以房养老”是个骗局!骗局!骗局!

乍一看,政府的初心是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安稳有依靠的晚年,实则是对老人财富的无情剥削!

力哥以前说过,保险公司是世界上唯二最精明的机构(另外一个是博彩公司),亏本的买卖他们是肯定不会做的。

但是老百姓也不傻,过去4年,大家已经用脚投票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价值上的不公平外,以房养老在观念上也难以让老人接受。

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人无法接受“以房养老”。

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背了几十年房贷,可能才好不容易攒下了这一套房。

60岁以前,攒钱买房,到60岁以后,以房养老。

百年之后,两眼一闭,什么都没留下,人生就真的是一场空了。

在中国有牺牲精神的老人大有人在,他们本着毫不利己的精神,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攒今后结婚买房的钱,又怎会为了自己的养老,把家里最最重要的财产不留给孩子,反而送给保险公司呢?

就算老人自己想的穿,子女们能答应吗?

也难怪有人吐槽,“推广以房养老简直是从一只羊身上剥两次皮”——老人掏出积蓄帮子女买房结婚,年纪更大时,又被迫抵押住房为自己养老。

保险公司的三重风险

这笔买卖对投保人是一个坑,保险公司是不是就稳赚不赔呢?

也不尽然。

表面上看起来,投保人是血亏了,但对保险公司而言,其中还暗藏了很多风险。

看得见的,就至少有以下三大风险。

第一是投保人的寿命,万一投保人长命一百二十岁,或者是更长呢?保险公司就得一直出钱,但是这房子老人还得一直住着,保险公司这几十年里没有一分钱租金收入,显然就是赔本买卖了。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是大势所趋。

第二是房价的走势,国内的房价相当不稳定,如果按照过去二三十年的经验看,房价似乎会一直涨下去,但是很多人心里都清楚,这种涨势是很难一直持续的。

如果老人还能活30年,谁敢保证未来30年,房价会一直坚挺呢?万一中途房价崩盘了,保险公司岂不得哭死?

但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啊。

第三是房屋折旧,房屋作为固定资产,是会不断折旧的。房屋建造时间越久,房子的价值就越低。之所以过去这些年,房价总是一路上涨,涨的不是房子的价值,而是下面土地的价值。

然而中国所有商品房的产权仅限于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归国家的,这其中就暗藏着巨大的法律政策风险。

因为有这几个风险的存在,保险公司推行以房养老业务也是顾虑重重。

保险公司觉得有利可图时,像平安福这种坑爹产品,也能成为人尽皆知的保险明星。

但如果保险公司觉得风险高收益低,味同鸡肋的话,就算政府再怎么鼓励,保险公司也很难有推广积极性。

老何所依?

保险公司得考虑各种长期风险,就必须大幅压低房产的评估价值。

但投保人相信房价还会上涨,就会觉得保险公司太抠门。

只要这对根本矛盾解决不了,“以房养老”就永远是一句空话。

试点四年,惨不忍睹,政府全都看在眼里,心里门清,可为啥还要将试点推到全国呢?

恐怕还是因为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政府真的急了。君不见,辽宁等部分省份的养老金早已入不敷出,政府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压力山大。

现在,亟需各种新手段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哪怕味同鸡肋,效果难料,也是聊胜于无。

就像上周力哥在《不生无罪,但是有税》里说的,为了逼年轻人多生孩子,现在专家什么邪门歪招都敢提出来。

不过目前来看,“以房养老”就算推向全国,很可能也还是个笑话——从“试点笑话”晋身为全国人民都在看的笑话。

当年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现在变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

那还能靠谁呢?

没人靠得住,还是只能靠我们自己啊!

对普通人来说,如何才能在青壮年时期攒下足够多的养老钱呢?

这个问题就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牵涉到社会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指数基金定投、房产投资、养老目标基金等诸多养老工具的综合搭配。

对于懂理财的人来说,我们向来更推荐基金定投作为储备养老金的核心工具。

想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关注有惊喜哦~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理财技巧 更多
    最新资讯
    “以房养老骗局”案一审宣判 法院判决房屋物归原主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