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交所再次刷屏金融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已向各地金融办(局)下发《关于报送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在8月24日前上报辖区内金交所清理整顿的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共包括并不限于金交所的运营管理、存量业务、交易品种、投资者适当性、资金池问题、违法违规定性、风险评估以及清理整顿工作情况等。
金交所缘何频频出现问题?
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溯及其设立的缘由。
1999年四大AMC产生,然而金融资产的处置面临着无统一方式且产生了地域限制,为解决非上市金融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问题,财政部于2009年3月颁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需要一个公开且为省级以上的交易机构,金交所也应运而生。
早期金交所会员有限,难以靠收取手续费盈利,便将业务转向了银行。银行长期被认为是“金主”,对于银行无法放贷的企业,银行便将其募资产品打包转而由金交所进行售卖,左手卖出,银行右手买进,表外通道完全避开了当时的监管,金交所也获取颇丰的利润。然而这样的“另辟蹊径”无疑扩大了贷款风险,2013年,银监会一纸通知终结了金交所的“第一桶金”。
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对于混乱的交易场所开始了清理整顿。然而,这样的局面绝非偶然。
首先,从交易所产生的目的考虑,其本身交易内容为解决非上市金融企业产权转让问题而搭建的公开交易平台,交易平台易需要盈利,然而其会员数量限制其靠传统模式进行获利,对于交易平台手握决定产品融资的权利,如何扩大产品量逐渐演变成了交易所的生存之道,为解决不良资产而生的交易所却成了加杠杆的通道,一场游戏一场梦啊。
其次,监管缺位。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国金融机构都需要监管,前中后期或是手段有所不同,但监管必不可少。而金交所却成了“有爹生没妈养”的野蛮孩子,早期金交所因缺乏统一监管一度产生了违规集资的问题,后期国发 〔2011〕38 号、国办发〔2012〕37号终于忍不住开始整顿,将金交所审批、监管权归入到省级政府手中。这就比较微妙了,金交所至少在2013年之前还能解决地方债的问题,政府何必断了自己的输血通道?地方金融办却连监管权都没有,这样的监管缺位简直罕见。甚至由于金交所联合网贷平台做起了业务,网贷平台遭受的打击成为了整顿金交所的有力臂膀。
以及默默说一句,因38号文件中的规定,民间擦边球“交易中心”突然如雨后春笋般个个冒出。
后期的监管缺位,前期的准入不严,对于“骗子”来说这就是康庄大道啊?
“迷茫”之路还是“平凡”之路?
金交所不是不知道擦边球打得有危险,那为什么还要继续打呢?因为悬在头顶的赫拉克里斯之剑总是要砍不砍,时间久了都成了一道风景。监管缺位带来的不统一导致套利也已是行业习惯,或许由证监会牵头出台一系列统一政策对于金交所来说至少有了标准。
此外,如果要说金交所就此消失于江湖,那颇有一竿子打翻一艘船的意味,伴随着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大面积爆发的局面(注意AIC的产生)金交所不仅不会就此被取缔,相反它将成为更合规的机构,然而这无疑需要度过漫长的考验期。
相关报道称,在《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中指出,推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加快发展;支持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开展提单交易、预售交易和信用证结算等试点,研究推进期现联动发展;推动上海宝玉石中心升级为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
金交所的存在有其意义,我们终将带领走偏的孩子踏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