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家p2p平台就如同台风来临前的天气一样,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一旦你在投资平台踩雷了,怎么办?
简单来说就以下两步:
第一,报案。
第二,配合调查。
具体怎么做听E sir跟你道来。
总部在本地的报案
如果你投资的这个平台就在本地,那么你可以简单书写一份事情经过的陈述和证明自己投资的合同、打款记录、银行转账流水等记录,到这个平台运营总部所在地的派出所或区县经侦支(大)队报案。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尽量避免重复报案。如果你已经了解到,有很多人去报案过了,并且公安机关已经受理案件了,那么你就暂时不用去了,原因是:一个案件不用多次报案,报案就是为了让公安机关知道这个事情,如果已经受理了就不用再跑过去了,将来公安机关会联系你取证的。如果大家都跑过去,自己费时费力,办案机关也得专门排人负责接待。
这时候对办案机关来说,最要紧的事情是开展初步核查,确定案件性质,做出立案决定,时间异常紧迫,因为只有立案后才能采取强制措施和查封保全财产。
有些案件比较重大,情况复杂,办案机关不一定能够马上确定案件性质,这时候不要着急,要给办案机关必要的核查时间,毕竟现在是法治社会,办案机关做出任何决定都是要基于法律和事实的。
总部在异地的报案
如果你投资的平台总部不在你所居住的本地,可以到自己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了解情况或报警,一般情况下你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会登记信息,但是无法受理立案。
因为这种跨区域的案件是要按照“三统两分”的原则,由总部所在地牵头主办的,总部所在地尚未定性和立案,分部所在地是很难对案件全貌认识清楚的,也就无法做出立案决定。
如果总部所在地已经有群众在报案了,你也不用奔波到总部所在地去报案,过一段时间,总部所在地公安机关会发布协查的,这时候你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会联系你取证的。
立案后的信息沟通
案件侦办后,很多投资人很想了解案件的进展,追赃的比例,资金能偿还多少,能不能先行返还一部分……
这些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公安机关侦查中,可发布的信息并不多,一般就是案件进度(比如什么时候立案了,什么时候逮捕了,什么时候移送起诉了),其他信息因为很多存在不确定性,或者有侦查保密的要求,不便发布。
投资群体人员间的一些“小道消息”以及非官方媒体散布的相关消息,千万不可相信,更不应相互传播。
因为这当中的投资群体利益纷繁复杂,相信主办机关一定会秉公处理;同时,不少案发事实表明,当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通过故意歪曲事实或滋事生非,达到一己之利或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绝不可相信那些搬弄是非的谣言,更不应搞所谓的“抱团维权”,既影响精力与秩序,也给受理调查或侦查工作添乱。
至于资产返还的比例和时间,这个都需要全案诉讼终结以后才能开始,也就是说终审判决以后,统一确定统一返还。提前返还,在此类涉众性案件中是不允许的。
因此,时间的确比较漫长,但是公平和效率有时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法定程序都要遵守和履行。
哪些人应该投案
听听律师怎么说
p2p平台犯罪案件涉案人员众多,司法机关一般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分类处理,综合运用刑事追诉和非刑事手段处置和化解风险,打击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
免责声明:文章中操作建议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据此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