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笔叔谈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01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受到,现在多数人的消费方式已经由“消费升级”转变成了“消费降级”。
笔叔记得消费升级在前几年可还是个热词,那时候到处在鼓吹吃好喝好玩好。
可是时过境迁,到了2018年,“消费降级”一词开始频频出现。
有人说,近期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赴美上市,更是消费降级的代表。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她们属于价格敏感型客户。
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的是“降级”了。
比如一向以高收入用户为主的知乎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是:2018 年有哪些消费降级的选择?
有钱人也在考虑怎么省钱了,看来消费降级的潮流已经开始出现,并且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消费降级也体现在了资本市场上:
卖二锅头的顺鑫农业和卖榨菜的涪陵榨菜成了今年的大牛股,涨幅远远超过消费升级的代表,贵州茅台和五粮液。
两者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翻倍,顺鑫农业今年2月最低点以来股价飙升了200%。
涪陵榨菜股价两年暴涨236%,更是打败了整个A股市场99%的上市公司。
笔叔行文至此,唏嘘不已,领悟了一些投资精髓,在此先保密,明白人自然也会有所启发。
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数据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2003年非典以来的15年的最低。
这些数据意味着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萎靡,消费降级确实不假。
02
有人认为消费降级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为以前人们为了追求生活的质量而过度的追求名牌,追求面子,为商品支付了高的溢价。
现在他们理性了,成熟了,不想为商品多出来的溢价支付额外的“智商税“,因而买东西的时候更加考虑商品的性价比。
这是一个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不是理性的回归。
手头不宽裕,才是消费降级的最主要原因,消费降级其实是无奈之举。
现在生活成本日益高昂,特别是不断上涨的房价,极大的透支了人们的消费力。
在房价的涨幅面前,工资等收入增长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你在一线城市里面,有一套房子,坐拥千万身家,其实你也是身处“有资产但不宽裕”的尴尬境地,房贷车贷等压力让你过的一点也不轻松。
三四五线城市收入本来就不高,房价远超工资,消费降级那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出门公交 + 共享单车,再也不任性打车了;
不买新衣服,毕竟上班有工作服;
晚饭吃意面?别了,还是重庆小面吧;
人均花费 50 元以上的聚会,除非必要坚决不去;
少出去浪,多在家宅,周末外卖当粮食。
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03
怎么办?笔叔在这里给大家支几招:
1、先储蓄,再支出
储蓄=收入—支出,这个公式很常见,比如每个月的工资到手买买买之后才会把余下的钱存下,当作储蓄。
很多时候心里想这个月要存多少多少钱,在月初就定好了小目标,并且信心满满。
可是到了月底,又成了一个月光族了。
如果我们能够将上面的那个公式简单的变形为:支出=收入—储蓄。
等把每个月存钱的目标实现了之后,再去做支出计划。
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不信可以亲自试验一下,绝对有效果。
2、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是在节源方面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虽然不及开源,增加收入那样有效,但也不可小视。
如果有乱花钱的习惯,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比如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物品,你会发现真正必要的东西其实不多。
当然是要在满足自身、家庭的基本开支的前提下的节源,减少的是不必要的开支。
不必要的开支是欲望的物化,尽量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的消费欲望,减少不必要的生活支出,尽可能多的储蓄。
要知道在复利的巨大效应下,工作前几年的收入,可以决定你一生财富的高度。
3、不断学习
在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之前,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会有财富的焦虑,这种焦虑通常会伴随人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
而且现在我们身在一个变动的大时代,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
唯有学习才能够让我们应付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才能打赢财富的保护战,实现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双丰收。
这里的学习不仅包括学习各种理财知识,也包括投资自己,不断学习去提高能力,收入就会跟着上去。
特别是年轻人,不妨多花时间去学习,提升自己,对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很有帮助。
学习投资,尽早的投资能够让你少走弯路,让自己有更好的赚钱能力。
04
最后,笔叔想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消费降级的感觉?
如果你的生活正在消费降级,请不要悲观,要学会理财升级、自身升级。
储蓄加投资,是保持优越生活品质,减少不必要焦虑,避免消费降级,实现财富阶层跨越的不二法则。
总之大家一定要学会驾驭金钱,比如去积极的买入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的收入越来越高,对工作的依赖度可以逐渐降低,生活的品质也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