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钱哥爱说钱”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央妈这次开闸放大水,不少人说会影响到房价,还有人说房价会涨。
其实,钱哥倒不这么看。
这次不是“大水漫灌”,是定向放水,钱流到房地产的概率极低,房价短期内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颗定心丸,哥是给下了。
不信,你就接着看。
一
7月23日,央妈投放5020亿巨量MLF。
MLF,中文叫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种方式。
投放5020亿MLF,相当于央行借给各商业银行5020亿元,一年期。
就在同一天,国务院会议定调:
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要更加积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适度融资规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主要怎么实施呢?哥来白话下: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财政要积极,就是说减税和发债。
减税是要在今年1.1万亿税费的基础上再减650亿元。
发债是今年批准的1.35万亿地方政府债券要加快速度了。
那么铁路、公路、一二线地铁以及棚改等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会在下半年加大。
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上半年大力去杠杆,造成社会融资规模下滑。
但会议上表示:“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摆明了就是货币政策放宽松的节奏。
今年上半年还在去杠杆,现在突然放宽松,就因为钱荒吗?
这么想就错了。
二
主要今年的经济形势,遇的事不少,可谓雷声不断。
国内呢,先是企业违约潮,接着是P2P暴雷,然后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等等。
国外,贸易争端一波三折。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央妈与财爷在隔空互怼后,最终选择了放水。
7月13日,央妈续作1885亿MLF之后,短短十天再次放水5020亿MLF,是央行创设MLF这个工具以来,规模最大的单次投放。
投放这么多,就是向市场传达放宽货币的信号,之前去杠杆太紧张,想通过注入更多货币来呵护下市场,稳定下经济。
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了,“去杠杆初见成效,稳杠杆成为下一阶段主要目标”。
通过大额放水,引导长期利率下滑,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
综合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从之前的去杠杆服务,转向到现在的保经济保增长。
那么基建投资和拉动消费将占据主导地位,对应的政策就是前面提到的增加财政投入和减税减费,以及宽松货币。
一是财政要多花钱,少收税,二是央行要多放钱。
那对投资者有哪些影响呢?
三
从市场交易角度看,已经随着政策的转向变化了。
主要显现在债市回调和股市的利好,尤其是周期股强劲反弹。
首先是债市,因为长期利率下调,将是一波债券牛市。
但要注意防范风险,比如地产债,一旦进入兑付高峰期违约风险很大,所以最好别碰地产债。
买信用债的话,建议买级别高的,至少AA+以上,最好分散投资。
其次对股市利好。沪指近日高开高走,连续三个交易日,一举收复2900点整数关口。深证成指和创业半指也同步3连阳。行情一路高分猛进,无论是个股还是行业板块均呈现普涨态势。
尤其对周期股,会出现明显反弹,随着财政对基建方面加大投资,对基建股和运输股也将是一波转机。
如今利率进一步下行,对利率敏感的重资产板块和高负债率板块,比如金融,公用事业,利好也很明显。
此外,会议还确定将清除“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
因此,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仍会被严控,互金行业还将面临一轮洗牌。
这些民间理财,非法集资爆的越多,金融系统就越安全。
再加上这块的资金大都流向房地产,显然跟“房住不炒”唱反调,到地产债集中兑付时,爆雷违约会更多。
有了这次暴雷经验,即使基建股价触底反弹,房价也只是喘息之机。
可以多次看到上面强调发展实体经济,毕竟实体才能强国,房地产泡沫注定被打压,大家得理性投资。
想了解更多有关贷款、信用卡、理财的小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