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经侦很忙。
最近,P2P投资人很受伤、也很恐慌。
一、小星复盘P2P行业六年惊心动魄的暴雷潮
雷潮年年有,今年特别猛。
雷潮之下,不光P2P投资人很受伤,P2P行业同样也很受伤。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的P2P发展元年,到2018年的P2P备案元年,P2P行业每年都有平台出问题,其中2013年问题平台76家,2014年问题平台275家,2015年问题平台896家,2016年问题平台1741家,2017年问题平台645家,2018年上半年问题平台323家。
小星先和大家复盘一下,亲历的P2P行业六年暴雷潮。
1、2013年雷潮:高息组团雷
2013年P2P行业有许多高息平台,年化收益动辄高达30%、40%以上。
当年冒出一批团长,除考察平台外,主要带领投资人组团投资高息平台,携团友资金优势向平台议价,谋取更高收益,不少投友趋之若鹜加入组团。
结果当年国庆节之后,P2P行业迎来第一波暴雷潮,首当其冲的便是高息组团平台。
雷潮过后,当年名噪一时的包子团、咳咳团、布丁团、阳光团等大大小小的团长及组团投资人纷纷折戟、几乎无一幸免。
当年最大的雷非网赢天下莫属,运营4个月累计成交额高达7.8亿元,待还金额近2亿。网赢天下可谓五毒俱全,高息、组团、假标、自融、拆标,当时P2P平台的恶劣手法一样都没落下。
2、2014年雷潮:网贷名人雷
网贷团长销声匿迹后,网贷名人将团长覆灭的原因,归结为团长无法深度参与平台运营,难以把控平台风险。
于是一部分网贷名人干脆跳入P2P商海,要么自己开平台,要么加入平台担任运营高管或负责人。
当年网贷名人在投资人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日中天,名人站台或运营的平台人气空前绝后。
当年国庆节后,网贷之家在三周年庆上特意搞了一个主题为“倒闭潮今年是否会再现”的话题辩论,正反双方唇枪舌战好生热闹。
当年12月,网贷名人、网名“蚂蚁压猴”的潘春雨,担任运营的中汇在线提现困难,涉及未兑付资金2.6亿元。与之合作的新浪微财富等第三方平台也因此踩雷,微财富最终为投资人垫付5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红岭创投创始人周世平在平台论坛发帖,自爆广州纸业贷款项目出现1亿元坏账、平台进行垫付,红岭创投人气不降反增。
贷帮因合作机构前海租赁批量出售的债券项目出现1280万元的逾期,平台创始人尹飞公开声称“不兜底”,平台人气大跌、自此陨落。
当时关于P2P平台是否应该为投资人“兜底”,还曾引发业界广泛争议。
“五雷轰顶”、“八雷舞蹈”,最多的一天暴雷12家平台,2015年的雷潮,不仅让不少网贷名人身败名裂、身陷囹圄,也让不少稳健型投资人损失惨重,甚至有部分投资人直接退出。
3、2015年雷潮:自融雷、股市抽血雷、经侦雷
2015年1月,高息、自融平台里外贷暴雷,涉及未兑付资金9.34亿元。
受里外贷牵连,关联平台、另一网贷名人网名“船长”担任运营的上咸bank也因提现困难暴雷。
同月,另一自融平台盛融在线暴雷,涉及未兑付金额9.21亿、投资人多达1万余人。
里外贷和盛融在线,是当时P2P行业两个借贷余额最大的自融平台和暴雷平台,部分投资人奉为圭臬的“自融安全论”神话破灭。
2015年春节过后,股市由熊变牛,P2P投资人纷纷转战股市,大量资金从P2P流向股市,加之当时大部分平台存在期限错配、活期产品等,P2P行业迎来第一次流动性紧张,不少平台没有抗住股市的抽血直接挂了。
下半年,深圳经侦陆续对辖区P2P平台展开调查,融金所有惊无险安全着陆。
12月初,深圳经侦突查e租宝,随后立案侦查,涉及未偿付资金380亿元,涉及投资人数十万人,对P2P和理财市场的震撼和影响至今仍有余波。
国湘资本等平台亦被经侦立案,据称当年深圳有数百家P2P平台因为经侦介入而停业,经侦雷成为P2P行业的新名词。
4、2016年年末-2017年年初雷潮:国资高返雷
5月20日,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分局出动300多名警察,对e速贷100多名工作人员实施抓捕,五天后被定性为“非法吸存”,简单粗暴的经侦雷再起争议。
8月,线下理财公司国阳财富兑付困难,波及关联的、网贷名人王建章(网名“曾经”)参股并担任CEO的国诚金融,9月,国诚金融暴雷。
2016年不光有一个月暴雷200多家平台的历史记录,更有全年暴雷1741家平台的历史记录。
而2016年年末至2017年年初的雷潮,一大批打着国资背景旗号的高返羊毛平台相继暴雷。
2017年1月的同一天,国资起源系旗下聪明投、奶瓶儿、早点儿、火牛财富、玩儿家、钱罐儿、乐行理财、海新金服等8家平台,不约而同的发布同一则通知:由于老板方凡的经营不善,导致整个起源系资金链断裂,大部分用户难以提现到账。
第三方返利平台券妈妈,也在这次雷潮中,变身为投资人口中的“雷妈妈”。
二、2018年的P2P雷潮,有啥不一样?
P2P行业过去每年一次的暴雷潮,普遍开始于国庆节之后、结束于春节之前,尤其以当年12月和次年1月最为凶猛。
去年12月监管部门下发文件《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主要网贷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完成全部。
P2P行业开始出现“备案雷”,比如去年暴雷的高返平台雅堂金融、领投鸟等;
时不时也有平台因为备案宣布清盘退出,比如立马理财等。
总的来说,问题平台的数量还不算太多。
然而,发端于端午节唐小僧崩盘的这波暴雷潮愈演愈烈,不少投资人开始变得惶恐不安。
小星觉得,单纯用语言安慰大家无需恐慌,实在太过无力,我们要做的是分析今年雷潮爆发的原因,总结问题平台的风险点,从而避免踩雷。
小星先和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今年暴雷潮的原因:
1、庞氏骗局的崩盘
毫无疑问,在这一波雷潮中,唐小僧、投融系三兄弟(多多理财、投融家、萌小薪)等问题平台,都是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平台。
2、 活期产品挤兑潮的踩踏效应
尽管监管早已明令禁止P2P平台提供活期产品,但是因为投资人对活期产品高流动性和高收益率的偏好,不少平台仍然违规提供活期产品。
P2P平台活期产品的底层资产,多为短债长投,或是资金池,平台流动性压力较大。
遇到危机时,活期产品平台越是无力兑付,投资人越是恐慌式赎回,平台的流动性压力也就越大,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和投资人更大的恐慌。
唐小僧的忽然崩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联璧金融、牛板金、米袋计划、旺财猫、饭饭金服、火球、一两理财、PP基金等有活期产品的平台广受波及,迎来投资人大规模、恐慌式的赎回。
况且联璧、牛板金、米袋计划、旺财猫等平台,之前就被爆出存在自融,平台窟窿巨大,活期挤兑潮的踩踏效应,成为这些平台崩盘的导火索,加速了平台提前崩盘。
3、 金融“去杠杆”引发P2P平台逾期潮
国家金融“去杠杆”政策,直接表现为市场资金流紧张,俗称钱荒。
市场钱荒对P2P平台而言有两大利空,一是借款人或企业大量出现违约、无力偿还;二是贷款端市场没有新的资金方机构进入充当“接盘侠”,平台没法“转贷”,逾期只能自己扛。
这不,道口贷逾期、信融财富逾期、爱投资逾期……
4、 挥之不去的自融毒瘤
上市系平台钱满仓,成为股东上市公司天马股份的提款机。
联璧金融、华夏万家金服,被爆与斐讯有自融和关联融资。
牛板金借贷余额40亿,平台老股东和前董事联手虚构项目自融31.5亿元。
在这波雷潮中,自融平台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
5、 国资背景荼毒深远
中房系五星财富、和平系钱妈妈、天富系聚胜财富等国资系背景的平台持续倒闭,事实上这些国资背景早已声名狼藉,国资的品牌增信早已沦为笑话和负面。
6、 平台受政策严打暴力催收等影响较大
沃时代是第一个因为政策严打暴力催收,宣布清盘的平台。
天鸽五虎之一的图腾贷,因为政策严打暴力催收,车贷业务出现巨额逾期,平台公告展期还款。
小星听闻,已经有部分车贷平台在悄悄关闭车贷借款端门店,平台资产端工作重心从业务开发专项贷后催收。
三、雷潮之下,保持信心、掌握避雷技巧很重要
雷潮之中,踩雷的投资人很受伤,忙着维权。
没有踩雷的投资人很恐慌,担心自己投资的平台会暴雷。
小星想说的是,大家不要被当前的暴雷潮吓倒。
大家从上文的分析中看出,这一波的暴雷潮,有些平台严格意义上说不是P2P平台,比如唐小僧不承认自己是P2P、有些是庞氏骗局;有些平台有非常明显的政策风险,比如线下理财、活期产品等;有些平台有非常明显的瑕疵和风险,比如自融、高返羊毛、卖身、国资等。而背景实力雄厚、合规稳健运营的P2P平台,整体风险仍然较小。
事实上,过去的每一年,P2P行业都会迎来一波雷潮,2016年甚至创下一个月暴雷200多家、全年暴雷1740多家平台的记录。
每一次雷潮,P2P行业都会遭遇一场信任危机。
然而雷潮过后,P2P行业依然会重新换发新的生机,参与投资的人数、行业的借贷规模都会迎来新高。
来源:智多星
关于你想知道的有钱花的最全攻略,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花”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