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雷声滚滚,雷潮相较去年来说提前了许多。
去年秋天,晓典曾对连环雷做过共因分析,而今年,晓典注意到不一样的地方:在P2P投资人经历雷潮的背后,竟隐藏着不少“大V”自媒体的身影。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在最近的各种论坛、社区、交流群里发现,有不在少数的投资人,由于信任“大V”自媒体,在他们的推荐平台上投入了投资本金。更有甚者,不仅缴纳了“入群费”、 “入圈费”,到头来还要被“大V”自媒体坑掉投资本金,妥妥的交了智商税。
基于对自媒体的持续观察,晓典在周末码了这篇较为简短的识人攻略。你这厢吃了亏,口口声声“XX一生黑”,那厢毫发无损,照样数钱,又有何用?希望读者们能够加强警惕,尽早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一、TA是什么人?TA有相关经验吗?
我们在挑选平台的时候,会查看股东背景,还会查看平台的创始人、CEO和其他高管的履历。但是自媒体由于隐蔽性,考察难度甚于P2P平台。
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媒体笔下的文字,从中或多或少Get到他们的从业信息,例如名片、签名、朋友圈等等。一个坦坦荡荡的自媒体,对自己的从业经历不会过多隐蔽,反而会在文章中用从业者的思想去分析。正如P2P高管,若是名校毕业、名企工作,必然会大大方方的写出来,而并非“某知名院校”、“某知名公司”等马虎眼。
圈内固然有一些优秀大V,但也不乏半桶水的阿猫阿狗,胡乱拼凑也能获得粉丝赞赏,着实令人唏嘘感慨,不外乎人家收了钱,却又要嘲笑一番人傻钱多。阿猫阿狗既无专业、系统的金融课程学习,亦无拿得出手的金融从业经验,港真,日常非粉丝收入有的还不如在座各位读者。把这样的大V言论当作真知灼见,请问你还放心不?
二、警惕颜值陷阱——TA的思想是否具有精、气、神?
长得好看,就可以当饭吃!
就好比有类人群买手机,只看颜值,好看就买,不管不顾性能参数。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的手机购买人,看了外表就买,能正常使用也就罢了。而P2P投资人,可是付出的真金白银,甚至投入了整个家庭数年的积蓄。
晓典在此提醒,金融投资不是琴棋书画,不是诗词歌赋。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自带风险性。固然有些能够排版格式与内容兼顾的大V自媒体,但请不要先入为主,以文章的颜值作为你的关注首选项,而是应当重点关注文章的精、气、神,关注内在多于外在。
原创文章并非就等同于高质量,也并不是使用一点略显专业的词汇就具有了精、气、神。关于内在质量的判断,晓典认为可以关注以下:
TA的原创比例和整合比例各占多少?TA对行业重大事件、对自身推荐平台的跟进是否及时?TA的文章是否有创新观点,是否有具有前瞻性?TA是否会为了蹭流量而撰写大量无关痛痒的主题?TA是否有拿得出手的几篇深度、独家研究?
三、TA的人品口碑如何?TA的圈内影响力如何?
借贷领域,通常会关注借款人的信用——企业有企业信用,个人亦有个人信用。一旦失信上了征信、成为被执行人,便被视为有相当风险的存在。
口碑评价亦是如此,尤其是人品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再专业的投资高手,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亦有折戟的可能性。然,对待挫折、不利局面的态度,却能够体现出道德、人品所在。晓典不由得联想到近期某P2P平台推送的一篇文章,借款人遇到了暂时性困难,但他将负债铭记在心,在逾期两百多天之后还清了借款——这是能力问题。再比如前些日子媒体报道的某些大学生借钱买手机,到期不还钱还理所当然——这是人品问题。
对于有人品问题的自媒体,请坚决远离。如果说能力不足还可以通过经验和努力后天弥补,那么人品就是与生俱来的劣根性。
如果有时间,建议你不要局限在一两个自媒体之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可以想办法向其他自媒体、其他投资人去打听此号的口碑如何、圈内影响力如何,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晓典在关注房产领域的小白时期,就由于局限一隅而交了智商税。对于关注的不同自媒体,你可以做出如下思考:
TA的粉丝群体主要是小白还是有一定投资门槛的人士?TA擅长的是消息发现传递还是技术流分析?TA过去是否做出过错误判断,如有,是否有复盘和反思?TA发表的独立观点,到底可以相信几成?(请不要回答100%)
四、识别自媒体真面目的终极手段——提升自我
絮絮叨叨讲了也不少,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所收获。
在晓典看来,识别自媒体比识别平台难度更大,这是因为从一个关注粉丝的角度,很容易戴上粉丝滤镜,再加之现在P2P行业,对自媒体的约束、评价、数据过少,信息极度不对称。
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提升自我,多关注行业资讯、行业报告,对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短期趋势拥有独立判断,对一个平台的运营模式和近期动态拥有独立思考,将自有意志的想法提升到7成以上,将别人的参考意见降低到3成以下。能够独立识别一个金融自媒体水平如何的人,本身在投资方面就拥有一定的功底,否则如何明辨是非,知晓谁是言之凿凿,谁在无病呻吟?
来源:南宫晓典
关于你想知道的有钱花的最全攻略,关注微信公众号:有钱实验室,回复“有钱花”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