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整治办对辖区内网贷机构业务重申,要求网贷机构不得增长业务规模,资产端门店数量应予以控制的消息,再次吸引了互联网金融圈的注意。
早在2017年8月,全国各地互金机构被要求承诺在整改期间业务规模(贷款余额)不得增长,存量不合规业务要压降至零,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等。2017年12月,根据《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不过,今年4月传出备案将延期的消息,让一些早早准备在规定时间合规备案的网贷平台备受煎熬。而距离原定备案大限(2018年6月30日)临近的的敏感期,北京的监管动向再次让互联网金融行业绷紧了神经。
客户维护提出挑战 合规成本提升
“不是现在才压力大,一直都有压力,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了。”广东一家网贷平台高管向网贷之家表示。
“很多业务不能做,自然损失了很多。团队本来是以迅速发展的目标搭建,限量以后要控制人员成本,要缩减开支。所有成本都要控制,特别是品牌活动,是第一项要减的。”就网贷平台规模控制问题,网贷之家注意到,自该通知下发以来,很多平台在努力做个“乖孩子”,所以,为了合规,平台不得不在业务上做出舍弃。
“控量的影响主要是在客户维护方面,第一季度标量紧张,对出借人的稳定性肯定也是伤害的。”深圳一家P2P平台市场负责人也表示,备案延期导致的,比如会所和律所出审计和尽调报告的经费已经出了,但是因为延期一直没出结果,而且这些报告都是有有效期的,如果明年再验收的话,要重新做。“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经营成本的提高。”
杭州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要达到控制规模增长条件,平台获取的资产不能完全在网贷平台上释放。目前,平台选择了同银行合作,消化剩余且符合银行条件的资产。
接到银行资金,说明平台的风控优势明显,底层资产质量过硬。但大多数网贷平台都不会有这样的选择项。
“去年盈利了,但今年这样下去就比较难了,会亏!”另一家浙江地区平台高管近期向网贷之家表示。
根据市场反应,网贷行业在资金端(投资人)的竞争,基本是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平台为了长足的发展,不得不在资产端发力,汽车质抵押、汽车新零售、消费金融...
网贷平台资产端的业务基础很多是基于线下门店开展,平台如果在资产端有扩张计划甚至已经扩张,但又要达到控制规模的要求,对很多平台而言成为了一种挑战。
平台测算:月成交3000万才能保本
量入为出,能将经营状况维持在盈亏平衡线及之上,网贷平台才有持续经营的动力和基础。现在的情况,中小平台尤其是没有强背景的中小平台,可能就特别不好过。
“小平台现在都是苟且活着,过去一年是最煎熬的一年。”山东一家小型网贷平台高管向网贷之家表示,合规的小平台现在经不起大风大浪,只能等着政策。政策不明朗,不敢扩大规模,做增量业务,但运营成本和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另外还要加上最大的合规成本。
按照山东这家平台的经营情况,该高管测算需要每个月成交量3000万以上才能保本,但这家平台目前每月成交不足一千万。而该平台也尚处于持续的亏损境地,“几个创始人已经亏了1000多万。”
“我们已经谈好了资金端引流,及资产端由国资提供并担保。整个地区比较保守,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业务量下降。”如果政策在控规模要求有所放松,该高管表示“保本没问题”。
据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1872家。在网贷行业,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网贷平台,他们的处境在当前更为紧迫。
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也使外界和网贷平台保持疏离警惕状态。
“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商,例如苹果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商店、阿里云服务器等,要求平台提供备案通过证明,但是他们又不了解备案具体流程和延期的事实。”
上述广东网贷平台高管还表示,这一年来给平台造成了非常多的麻烦,大家都觉得网贷是烫手山芋,除了广告和流量商以外,其他服务商都是避之则吉。
为了平台开展合理业务的资质受限问题,各地的监管方也在想一些办法。
6月14日,杭州市西湖区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西湖区网贷机构整改预验收工作方案》中就提到,目前由于P2P网贷机构验收备案工作延期,而省、市整治办对于网贷机构的业务规模总量控制依然严格,加上部分网贷机构因无法提供相关业务资质证明而无法升级App运营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贷机构的正常业务发展。为此,对已纳入西湖区整改的网贷机构,组织开展整改预验收工作,在不违背省、市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由区互金整治办协调,在政策申报、上市挂牌、验收备案、业务经营等方面给子重点服务支持。
关注微信公号有钱实验室(youqianlab),学习赚钱干货,探索赚钱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