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理财 备案延期、舆论四起 网贷投资人们 该何去何从?
备案延期、舆论四起 网贷投资人们 该何去何从?

近期,关于P2P网贷行业备案延期、监管部门思路变化的传闻流传甚广。多版本的传闻互相矛盾、真假难辨,老夫周伯通就监管备案延期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从监管部门、网贷平台和用户群体三个角度进行了一番个人分析。

前言:根据2017年底*的《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对备案时间的限定: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区内主要网贷机构备案工作,最迟应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但是上海等主要地区尚未*备案细则,加上目前还没有网贷平台通过整改验收。即使现在开启备案窗口,按照北京地方的网贷备案流程,也要40个工作日完成,所以6月底的备案注定要被延期。

监管部门:关于备案的”等待戈多”

P2P在中国发展壮大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的高储蓄率,使老百姓有钱外借,保证了资金的来源;二是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成本和效率不足,相比较美国富国银行这类专注于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规模还不大。

所有延期的传闻似乎都指向一点——政策要变。行业监管政策始终要符合行业发展和政策大环境,2016年8月原银监会公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在具体落地执行中,出现了三大问题:

1、各地监管存在地区差异,

根据《暂行办法》我国网贷备案相关细则的制定和执行权限由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掌握,但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市场因素。造成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导致了各地备案标准不一的现象。

比如:山西地区要求债转次数不超过3次、重庆部分区县要求“双清”才能备案,而湖南地区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各地的政策差异,导致了突击异地注册、买壳、等腐败空间的滋生。

2、平台整改进度不及预期,大平台的历史包袱太重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在风险控制方面。大平台的优势更明显。但是在整改阶段。网贷小平台的违规存量很容易消化。所以更容易满足备案登记的监管要求。大平台积累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消化存量需要调动的资源和投入的精力更甚。但是行业头部平台存量都不小。

如果按照现行政策严格执行,市场上将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所以现状是经历多年发展、积累了大数据和经验的平台,反而难以通过备案。

3、地方监管部门顾忌平台无法备案的风险

近年来刚性兑付盛行,不少投资者盲目投资,一旦出现风险就把矛头对准监管部门,加大了地方监管处置的难度和压力。回想当年风光一时的”E租宝“轰然倒塌,地方监管部门遭受了巨大压力。一个个平台背后是无数投资人的血汗钱,在社会的舆论压力下。有些地方监管部门不可避免对无法备案的平台“投鼠忌器”。

网贷平台:是走还是留?

如今在金融强监管和普惠金融夹缝之间的P2P网贷开始了行业洗牌,行业马太效应逐渐加剧:主要呈现出两大现象1:主流的机构都在备案通道上续收割市场红利。2:剩下的中小机构要么转型去,要么彻底把公司卖了,全身而退。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的披露数据整理统计发现,截至2018年3月,该平台上116家会员单位在贷余额突破6000亿元,其中,在贷余额前20%的平台,合计占全部平台在贷余额的81%。其中,陆金所、宜信集团在贷余额分别达926亿元、857亿元,距离千亿元在贷余额仅一步之遥。与此同时,陆金所、宜人贷的在贷余额在百亿级平台里增幅分别排名第一、第六。

从去年监管释放信号开始,P2P行业的大规模招聘非常罕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现离职潮,人员流动加速,从高管到其它普通从业者,逐渐掀起离职潮。

大家都想去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但僧多粥少是目前行业的现状。从业人员的流动加速,但可匹配岗位却非常少,比如互金平台你我贷此前就曾掀起高管离职潮,该公司首席风控官、品牌公关副总裁、人力资源副总裁等公司高管已相继离职。或者是此前一些被网贷平台高薪挖走的人,纷纷降薪回到传统金融机构,也有的去了现在更为红火的区块链行业。

投资者:延期过后是投资风口还是困兽犹斗?

P2P行业改革的大方向应当是明确的:要把互金领域,包括P2P业态纳入中国整体金融监管中去,使得行业信息透明,融资者有所保障,借款者不受高利贷困扰,无论是投资用户、借款用户,都能从中获益。

所以备案延期让投资者对P2P的未来猜想不断,“牌照制”成为一大方向。老夫认为,P2P的发展和第三方支付类似,发端于民间,风险逐渐暴露后,国家开始加强监管。而第三方支付在2009年开始发牌照,目前牌照总数在200多张。

参照第三方支付的思路,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牌照制”管理P2P行业,“从现在的1800多家里发牌,留下一定数量的持牌P2P。

无论如何,P2P未来加强监管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真正好的金融,绝不仅仅是管理风险,还必须是社会资产的看守者和社会价值的支持者。

伯通总结:截止2018年5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运营的P2P平台只剩下1958家,很难想象在3年前的最高峰时期,市场上有超过6000家P2P平台。4000多家平台消失的背后,对于投资人、借款人以及平台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后用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只有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作者:姑苏周伯通)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理财 更多
    最新资讯
    备案延期、舆论四起 网贷投资人们 该何去何从?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