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央行和证监会发布了一个新文件,影响辐射到7亿人。
具体说,就是货币市场基金T+0赎回提现单日最高1万元,过渡期一个月。
也就是到7月1日后,所有的货基宝宝都要受这个限制。
你在同一平台买的同一个货基,快速取现最多1万元。
超过一万的部分,只能选择普通取现,隔天到账了。
之前也说过,余额宝快速提现额度会从5万变1万。
如今,所有的货基宝宝都不能幸免了。
02
招商银行朝朝盈;京东小金库;微众活期+;网商余利宝......
它们耀眼的地方在于:想用钱时随时能取现。
现在,这个亮点也不存在了,怕是货基宝宝们要哭一会了。
但其实,我们不用太悲观,毕竟大部分人在余额宝这样的货基里,放的钱不超过3000元。
主要也都是用在日常花销上,根本不用纠结1万元的快速取现额度。
不过,对于个体户这类生意人,还真是有些心塞。
这些人每天都有很大的进账量,几十万、几百万要周转也是常事。
现在想把放在货基里的钱,随时转入转出,就有点麻烦了。
不过,可以不选择快速到账,毕竟这次并没有限制普通转账的额度。
有些人也发现了,政策要求的是“快速赎回提现”不得超过1万元。
那是不是我快速赎回不提现就不受限制了呢?
反正还在过渡期,可以试试。
03
为啥这次针对的是货宝宝呢?其实还是为了规避风险。
说白了,为了你躺在账户里的钱更安全。
快速赎回业务最开始是银行理财推出的,在2012年的时候货币基金也能快速赎回了。
即赎即用,这体验简直太人性化,而这也是货基能迅速推广的一项增值服务。
本来是奔着普惠、便民、小额的初衷去的,但在“实时大额取现”的号召下,业务膨胀的有点大。
为了减少金融挤兑风险,货基们就要受管控了。
就像余额宝一样,多舛的命运也是因为体量过大的原因。
T+0赎回提现作为一项增值服务,主要由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或支付机构通过自有资金或银行授信资金先行给投资者垫付赎回款,之后再由垫支机构获取赎回款和相关收益。
而垫资机构和个人并不了解投资人的信用状况以及业务要求等。
这就很容易让我们忽视货基的风险。
一旦垫支机构有财务风险,而市场也处于极端情况之下,就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2006—2016年间,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就发生过四次赎回潮,而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也经历了三次赎回潮,都带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而这次,政策明确基金管理人和支付机构不能参与垫资,只有符合条件的银行才能直接对终端客户进行垫资。
这也说明,货基通过互联网销售的野蛮发展时代要结束了。
其实,除了选择普通转账,我们还可以选择银行T+0。
好处呢是买入当天计息,取现一秒到账,购买取现额度没限制。
缺点是门槛比货基高一些,五万、十万起售,收益也比货基低一些。
此外,还可以选择京东金融的银行+,就是之前介绍过的富民宝,年化收益4.7%,也是蛮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