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不久,人社部和财政部下发了一个通知。
明确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为2017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的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水平,调整水平为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左右。
一看到这条消息,小黄人麻溜通知了家里的老人,结果---
他们自己掰扯不清,让我算算这笔养老金。
我想很多人应该也掰扯不清,今天就集中唠唠。大家镇定点,钱多钱少都是爱...
以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为例(事业单位的算法和这个不一样,改天再唠):
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时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这个好计算,毕竟是自己交的银子嘛,都会算。
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看晕没?别慌,小黄人挨个给大家解释下。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就是退休的上一年,你所在的退休城市的平均月工资。
所以经常有人好奇,为什么一线城市的养老金高,因为人家底气足啊。
“本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就是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算法比较复杂,公式是这样的:
(a1/A1+a2/A2+……+an/An)÷N
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看不懂不要紧,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假如你每月工资a固定为5000,当地月平均工资b也固定为6000,你一共缴纳了30年。
那么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5000/6000+5000/6000+.......+5000/6000)÷30=0.833
简单说,你的工资相比当地的平均工资高越多,你“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就越高,对应的基础养老金也就越高。
反正是很势利了。
目前养老金中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个人账户,是按139个月分配(以60岁退休为例),139个月之后可以继续领取。
不过只能从国家统筹基金里领取养老金,因为个人账户已被领取完,这个大家懂的。
如果职工死亡,领取养老金不够139个月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并领取一定丧葬补贴。
但统筹账户部分还没有相关规定,目前还在完善中,咱们耐心等待就行---
不耐心又能怎么办,你还想上天不成?
二、
先不着急计算养老金,因为想要领取,还有一个“彩蛋”。
即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个人,要求累计缴费满15年,退休后才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那问题来了,如果缴费不满15年呢?
先瞅瞅国家大法:
就是说养老金缴纳不足15年的,可以个人补缴至15年,或者转入到户籍所在地,享受相应的养老金。
当然也可以霸气的终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会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不过大家还是不要逞强,乖乖补缴满15年才是正解。
另外,对于流动就业的小伙伴,缴纳满10年,也是可以的领取的。
这么理解,就是哪里的养老保险交够了10年,就可以在哪里领养老金。
如果哪里都不够10年的话,就只能打道回府,回到户籍地领取当地水平的养老金。
总而言之,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钻空子的余地已经不多了。
三、
小黄人觉得吧,虽然当我们老了时,养老金不一定能顶啥用,该交还是得交。
时常自我安慰下,钱多钱少都是爱,国家是不会抛弃困难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