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财妹钱铺”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最近我看到央行公布一组数据:4月全国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万亿存款“消失”了,事情就是这么离奇。
居民存款可是中国经济的护城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啊。
这不禁让人思考:钱都跑到哪里去了?“消失”的钱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1
中国居民存款的现状
在思考“钱都跑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之前,我带大家先来看看中国居民存款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都被认为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居民存款余额一向都是高歌猛进。
但自2010年开始,我国的居民存款增量逐渐下降。甚至在去年年底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为负,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2017年1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64.1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达到6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达到57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降到了自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个人储蓄存款降幅更为惊人,居民的储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在今年第一季度,四大行和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余额出现了负增长。
综合来看,居民储蓄长期高增长时代已终结,将迈进负增长时代。
2
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居民存款减少,那么钱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要知道:资金都是有趋利性的,哪里利润更高、赚钱更快,马上就有钱扑过去。
资本回报率最高恐怕就是楼市吧,至少从我们的日常经验来看,很多人是这样认为。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00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25597亿元,增长10.4%。
可以看出,今年大家买房的热情不减,把更多的钱投入了楼市。买房不仅要花光所有积蓄,还需向银行加杠杆借钱。
再看看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的相关数据。
2016年居民贷款共增加6.3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为5.7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万亿人民币,新增存贷款的缺口达到1.17万亿元。
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了7.1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为5.3万亿元,当年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到了4.6万亿元,新增存贷款的负缺口进一步扩大至2.53万亿元。
而2018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8万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并刷新了历史同期新增贷款的最高纪录。同时,居民存款却大降1.32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
很明显,大家都把钱拿去付首付买房了,导致存款降低,同时又跟银行贷款,增加了居民贷款。
从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房价都飞起来了。炒房、刚需购房、投资购房三方合力,快速推涨各地方的房价,这种局势也逼得一些居民生怕房价上涨过快,不得不下手购买房产。
居民部门存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被房子掏空了。
3
有什么影响?
居民存款这种负增长,对于国家、银行业、企业、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1、 内需减少
房价不断攀升,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往房产市场里冲。原本几千的房价被硬生生地推到几万,刚需的人不得已拿出全家的积蓄交上首付。
目前,我国通过银行贷款买房的家庭大约有2亿户,单算家里的主力“还贷”者,我国房奴人数应该有4亿多了,而且未来的20-30年已经变相被银行贷款捆绑住了,所以自然没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
可以说,房子吞噬了国人的绝大部分购买力。
从2000年开始发展到去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增幅降到最低点,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下降到5.9%。
我们都知道,拉动GDP的发展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消费能力已经被高高的房价吞噬了,另外由于出口受限,靠投资拉高GDP又成为了唯一的办法。
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危害,我已经说过啦,这里就不再说啦。这种畸形的经济模式将会恶性循环,让已经高负债的经济体陷入更严峻的地步。
2、贷款更贵了
银行存款降低,那么揽储是银行的当务之急。我们也看到了银行开始上调大额存单利率,甚至借鉴保险业的做法进行拉客户。
从5月4日开始,1万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比例从此前的30%升至40%。多家银行也上浮大额存单存款利率。目前四大行一年期30万大额存单均较基准利率上浮45%。
总之,银行揽储的成本将会大大上升,这将直接导致贷款对外报价走高。
对于居民来说,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房贷利率上浮,目前首套房贷利率基本上浮10%以上,二套房上浮20%以上。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
我预测,未来贷款利率水平将会进一步上升,这将进一步加大全国经济地负债压力。
3、加剧债务危机
因为过去大放水,货币超发严重,这种靠信用扩张拉动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企业债务明显偏高,现在全国债务水平已经是GDP总量的167%,这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
截止5月初,已经有20多只债券违约,涉及资金180亿。
当居民存款下降,资金面紧张,银行也将收紧贷款放开条件,不排除一些银行对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实行抽贷措施。在严格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债务危机的影响逐渐显现,过去靠借债为生的企业流动性将会出现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所以,我们在投资理财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钱是投资到什么企业什么项目去,要不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过去十年,中国用信贷机器来维系的经济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开始出现旁氏特点了,需要央行不断印钱,银行不断放款来让债务高企的企业运作下去,这其实就是借新还旧。
但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开始实施“紧平衡”的策略,外加居民存款量下降,这将会给中国经济走势带来下行压力,那么会有更多的企业将面临债务危机。
另外,由于企业融资需要更高的成本,那么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随之转嫁给老百姓的就是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通货膨胀。所以这些锅,最后还是要我们老百姓来背。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的持续高温,也会提升居民的杠杆率,债务危机将会更深入传导到居民部门。事已至此,我们更要保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凡事量力而为,切不可过度举债。
总之一句话,锅是我们老百姓来背的,未来的情况就是谁背得多谁背得少得问题。所以,各位看客只能猥琐发育,别轻易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