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首财之道”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虽然当初讨厌数学,但真正进入理财领域之后才发现,原来当初数学老师教我们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早知道当初不逃课了……不说赚钱,起码能少挨老爹一顿打……
就拿算账来说,看上去人人都会,但如果和内行的打交道,很容易就会被一些“猫腻”绕进去。
比如「利率幻觉」!
就拿信用卡举例吧,之前我电脑坏了,于是打算买个新的。
因为要种牙,加上理财没到期,便索性申请了信用卡分期。
信用卡分期是要手续费的,一般会设置2到36期不等的分期设置,手续费也不贵,一般在0-1.67%之间。
比如5000的账单,每期分下来也就几十块钱,看上去很美。
然而,这才是利率幻觉的迷惑所在。
电脑是7099买的,如果按12期分期的话,每个月要还635.94元(含每月44.36元手续费)。
然后咱们算笔账:
635.94*12=7631.28,减去电脑的钱7099,利息也就是532.28,除以本金,年利率也就在7.4%左右。
但不要忘了,因为是分期还款,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欠银行的钱是不断减少的,可利率却一直没变。
也就是说,到第12期的时候,我们只欠银行600多块,但是依然要还44.36元。
这就是利率幻觉中被忽视的时间因素。
在这里小财女教大家一个计算真实利率(也就是内部收益率-IRR)的工具,一般专业人士都会用它来算理财收益率。
这工具我之前跟大家详细说过(不会操作的,后台回复表格两个字就行),电脑的excel表格里有现成的:
建立一个空白表格,在第一行输入账单总额,下面输入分期的金额,最后一行插入IRR函数,然后全选上面的所有数字,可以算出一个数据。
这个数据就是每个月的真实利率,如果按年计算的话需要乘以12,算下来就是12%!
再对比下我们上面直接算出的7.4%,这差距你体会下~
其实银行信用卡基本都是这个套路,甚至更高!
你能买到同样收益且保本的投资产品吗?
毕竟说好的收益超6%都是骗子……
现在你知道了吧,为啥在买理财产品时,机构会突出年化收益。但到了做分期时,却又表示这是手续费了。
因为手续费看上去更便宜,还有种人工费的感觉,但换算成利率,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你看,数学学得好,不说赚钱,起码在省钱方面就不容易被这些利率幻觉忽悠~
再多说两句吧。
用过信用卡的应该都经常会在账单上看到一个加粗的账单分期选项:
▶ 您剩余的额度仅可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年利息。
然后你拿出计算器来算一下:
0.0005 * 365 = 18.25%
看上去已经挺高了是吧?
实际上还不能这么算,因为银行没告诉你的是,还款期还款最低额度,就要按月复利:
0.0005 * 30=0.015
(1+0.015)^12-1=19.56%
这个利息远远超过任何理财产品,甚至说大众投资品的收益率。
作为普通消费者,打破了这样的利率幻觉之后,除了瑟瑟发抖,还能做什么呢?
① 坚持全额还款,尽量少用分期功能,或者期数尽量少,否则欠款就会重复叠加,越来越多,一年到头净为银行赚钱了。
② 银行客服人员提供的现金宝提现业务,除非手上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且银行利率特别低,否则直接拒绝。
③ 不要把注意力放到积分活动和服务上来,这些小礼品偶遇即可,不必占用过多注意力计算,越计算陷得越深。
不过还是得说下,信用分期虽然因为利率幻觉,显得有点坑。
但网购时,一些平台会给到特定期数免手续费的优惠,这还是划算的。
比如我买电脑,按平台政策,如果分3期购买就免手续费,只要一个月付2366.63元。
遇到这种的,我当然果断下手啦,既能减轻支出压力,又能免息,何乐而不为呢~
说来有趣,如果按照上面的操作,银行会因为大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偏好不同,导致信用分数不同,最后可能反而会给到你定制一个较低的利率。
你没看错,银行会推荐给不同的人,不同利息的贷款额度…
看来,不光买东西,贷款都有价格歧视。
话说前些天就有银行打电话过来,说是提供年化6%以下的低息贷款额度!
谁稀罕~早干嘛去了…
将借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借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