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首财之道”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 01 /
天天说钱,今天咱聊点别的吧,不然小财女就真成小财迷了。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话题很火。
就是那个富豪捐别墅给村民,反遭拒绝的新闻。
新闻底下一片骂声,网友纷纷表示“升米恩斗米仇“、“穷人活该穷一辈子”!
说实话,这新闻我刚看到的时候也很生气,毕竟谁都不喜欢贪婪的人。
但现在的新闻你懂的,让子弹飞一会儿~
果然,点进去一看,报道的偏向很明显,完全就是春秋笔法。
再之后,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次捐赠的细节:
①别墅用的是村里的地。
②别墅好看不好用。
③富豪一边建别墅,一边联合村委会禁止村民自建楼房。
④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家里孩子多分户了,一般是分自己家的地或者在村里搞一块地建新楼,一户一栋楼。
第2点暂且不说,1、3两点,如果有农村的朋友的话应该能懂,可以说卡住村民的命门了。
而基于第4点,村民要求多分房也可以说情有可原。
另外,不是说捐赠吗?这明明是让村民用自己的土地来换啊!
后来我又了解到,富豪之所以分房,是因为他在村落里有两个产业:养猪和种荔枝。
富豪建别墅送村民只是他规划的一部分,他搞的建筑群里面有相当部分为自家产业服务的办公楼、农贸市场、广场、公园。
你说,这是捐赠呢,还是拆迁?
可网友不会管,“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都快成口头禅了。
当然,近期这件事已经圆满解决了,皆大欢喜。
但曾经对村民的诋毁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说白了,富翁有钱,可以养活媒体,也能请好的律师来撕逼,得罪他们干啥?
穷人没钱,社会也不会倾听他们的诉求,欺负了也就欺负了,那干嘛不欺负?
于是层出不穷的奇葩新闻被发掘,矛头自然指向穷人,富人就来担当乡贤吧~
路人么,看个热闹,加上部分媒体带节奏,自然义愤填膺,愤然表示穷人活该受穷!
哦,对了,捐别墅的富翁叫陈生,1980年他考上大学,却没钱买火车票。最终是村民鼎力相助,其中一位甚至一次资助了21元。1980年的21元,你体会下其中的分量。
新闻中的富豪也许出于善意,但新闻媒体的煽风点火,网友的无脑仇贫,让善举变了味。
/ 02 /
混了这么久的网络,我就发现一个变化:现在的社会,对穷人真的越来越刻薄了。
曾经微博上有一篇报道,说是某个地方的人们,家境贫寒,子女上学得不到保障。
结果回复却是清一色的指责,网友纷纷表示:生不起为什么要生?
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指向扶贫工作,认为扶贫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虽然我去他主页观光了下,发现他收入还没到纳税标准……
在这里,我倒不是要为无节制生育站台,只是曾经某位伟人说过: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不凑巧,小财女刚好调查过。
大学的时候,我曾去过山区支教,那是一个教科书般的贫困县。
人均收入低、交通不便、家里小孩多等等等等……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他们能少生几个孩子,把多个孩子的消费,用在一个人身上,起码能让教育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啊!
相信这么想的不在少数。
在一次课间时候,我和校长说了自己的看法。
本以为校长会对我的想法深表赞同,可他却沉默半晌,然后指着山腰的农田对我说:
“没有人,这些田怎么办?田里不出粮,别说上学,活都活不下去的!”
校长这番话,猛地捶在了我的心口上。
虽然现在一说到扶贫,必然是修路、建学校、旅游产业balabala,但真正落实下去,并不容易。
偏远山区生产力不提升的话,以上一切都是空谈,原因很简单:村民投入到生产的成本太大,盈余再怎么运作也无法撬动利润。
就拿我最擅长的理财来说吧,如果只有10块钱,哪怕收益再高,我也不会用它去理财,而是选择买馒头填饱肚子。
穷人多生,不是因为所谓的狗屁“穷人思维”、“穷人无理”,而是因为基于他们所处环境,作出的无奈选择罢了。
/ 03 /
关于对穷人的刻薄,还有个说法:穷人之所以穷,主要是因为穷人思维!
知乎一下,堪称批判大会。
但真的这样吗?思维这种东西就是玄学,你成功了,想着今晚吃个煎饼果子都算富人思维,他们会说你节俭,能聚财。
你没成功,想着中美贸易战会对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别人都会觉得你这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还讲不讲道理了?
而且,所谓的穷人与富人思维,本身就是毒鸡汤而已。
毒鸡汤和鸡汤其实没啥区别,一个消磨斗志,一个制造焦虑,无非看人下菜收点智商税罢了。
就拿所谓的思维再举个例子吧。
美国的有个女记者,估摸着毒鸡汤灌多了自己都开始相信。
于是她开始疑惑,为啥穷人这么懒惰,不去努力提升自己。
好在这人也是行动力爆表,和小财女一样~
然后便做了个实验,抛弃一切,孤身到餐馆当服务员。
一年后,很可惜,她还是服务员,没能走上人生巅峰。
原因在哪?
其实答案就在上面山区的那个例子里。
2017年的时候一个美国餐厅服务员的工资小费加起来,一个月大概有1500美刀。
她的房租大概是500美元,自己买房花得更多。
一个人食物开销大概是200美元,加上杂七杂八其他开支等等,一个月下来能自由支配的不到100美元。
你说,她咋就不努力提升自己呢?
这位记者叫芭芭拉,后来她将这段经历写成书,名字叫《我在底层的生活》,有条件的可以看下。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为贫穷辩解,贫穷光荣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也不希望它返回。
但是,贫穷也不是原罪,尤其是绝大多数依然努力,却仍旧贫困的普通人。
作为普通人,面对这些对于穷人的口水攻击,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被带节奏,冷静地看待问题。
对于网上的节奏,看看就好。很多时候,漂亮话谁都会说,但只有真正经历过,或者了解过,才能知道,隐藏在冰山一角之下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