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用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信用卡。于是就有人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利用信用卡套现买房、买车、买老婆……
但是今天小编打开的是另一个话题——来一招空手套白狼:信用卡套现投资网贷,赚取利差,这是否可行?
收益计算
取现的成本是日息万五,转换成月息的话,乘以30(一个月30天)是1.5%,再转换成年息的话,乘以12(一年有12个月)是18%!
试问一下,目前有参考年化收益18%+的网贷平台么?就算真被你找到了这样的平台并投资了,这可不亚于高空走钢丝。
套现的手续费,市面价一般是套现金额的0.6%左右。
也就是说,套现1万元,你需要向收单机构支付60元。按一个月套现一次计算,套现年息约为7.2%。
考虑到当前网贷平台的年参考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套现似乎真的有利可图,能赚到至少2%左右的利差。
但是,要知道,网贷的收益是以年为时间单位,上面提到的10%是参考年化收益,如果要算一个月的收益,就要除以12,1个月实际收益就是0.83%,都还不上参考利息。
关于风险
表面来看,套现信用卡再去投网贷平台,确实可以空手套白狼,但你必须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
套现费率可能提高
收单机构是要向银行支付网络服务费的,此前是50元封顶,但最新规定是上不封顶,因此套现金额增加的话,你要缴纳的费率可能也会水涨船高,完全可能从0.6%变成0.8%,这样你套现的年息便高达9.6%了。
利用信用卡充值第三方账户属于套现行为
套现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中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明确规定,通过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1万元以上),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借款项目到期钱没到,导致信用卡还款逾期
项目到期本金参考利息没到账,拿来还信用卡的现金流就断了,结果赚到的钱还不够赔参考利息的。
另外,如果延迟的资金到账还好说,如果投资人不幸踩雷,遇到借款人违约,或者问题平台,投资者不但会血本无归,还会背负信用卡的债务;
征信留下污点
目前各银行对套现行为的监控是很严格的,一旦被查,你将面临被要求提前还款消卡的处理,严重的可能涉及法律问题。
更糟糕的是,一旦某一张卡因此断掉资金来源而导致逾期,在银行征信留下污点,那日后影响将更大。
关于危害
一、涉嫌非法发放贷款和超范围经营,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非法信用卡中介以广告方式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出交易邀约,通过代信用卡持卡人偿还到期款或协助持卡人刷卡虚假消费套现,向持卡人垫付或提供周转资金,从中收取高额手续费,其行为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规,应当予以取缔和严厉打击。
二、变相增加了信贷投放,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
信用卡持卡人在不法中介的协助下,利用虚拟的刷卡消费套现,往往是将取得的款项用于经营活动或其他用途。
这变相地增加了全社会信贷投放,造成消费信贷转变为生产流通经营信贷、短期信贷资金长期化使用、资金流动性进一步增加的局面。
同时,这部分资金游离了银行正常的信贷管理渠道,脱离了监管层的管理视线和控制,宏观调控的效果被削弱。
三、不以真实的交易为基础,给金融安全带来威胁
非法信用卡中介活动一方面冲击了国家对现金和反洗钱的日常管理体系,相关部门难以对套现资金进行有效的鉴别与跟踪,
另一方面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信用卡持卡人套现后一旦无法还款,
有时甚至是恶意欠款,发卡银行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催收费用、恶意透支的诉讼费用,以及坏账损失的核销费用等。
特别是当信用卡套现泛滥、大量的套现资金累积到一定规模后,发卡银行将会背上巨大的风险包袱。
四、助长欺诈和不法经营之风,破坏了社会信用环境
由于可以获得无风险的收益,非法信用卡中介活动的猖獗助长了不法经营之风,将可能诱使更多特约商户从事信用卡套现业务,进一步给社会信用环境造成破坏。
五、容易诱发信用卡诈骗行为,使无辜者蒙受损失
一些个人甚至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身份被别人冒用申领了信用卡。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的“信用卡套现诈骗串案”。
罪犯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30多张,进行违规透支套现或虚假消费套现,总额高达60余万元,其行为均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其实,非法套现信用卡之后的漏洞一旦补不上,后果大家心知肚明,严重的甚至可能倾家荡产。
我们的周围也不缺这样的例子,有人铤而走险拿套现来的资金投资高风险平台甚至股票期货。
这样赌博的心态最终带来的是血本无归还倒欠一屁股债……
总之,套现信用卡投资网贷平台这事,风险和收益明显不匹配,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行为,切忌不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