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理财技巧 税延型养老保险来了,你的工资要变少!
税延型养老保险来了,你的工资要变少!
摘要: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道君说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这段时间,相信你多多少少已经听说了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即将试点的消息,但这热度始终不如海南自贸区、中美毛衣战这些国家大事。可在本君看来,与这些国家大事相比,跟我们个人关系最密切的未来养老问题更值得咱们去做更多的思考。尽管这些并不发生在当下,但却对我们未来影响深远,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所必须的。“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自私在二胎开发的大背景下,在中国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把生子养...

本文系专栏作者“道君说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这段时间,相信你多多少少已经听说了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即将试点的消息,但这热度始终不如海南自贸区、中美毛衣战这些国家大事。

可在本君看来,与这些国家大事相比,跟我们个人关系最密切的未来养老问题更值得咱们去做更多的思考。

尽管这些并不发生在当下,但却对我们未来影响深远,未雨绸缪的长远眼光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所必须的。

“养儿防老”是不道德的自私

在二胎开发的大背景下,在中国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

我们常说孩子是最好的投资,但是否有想过,这是哪方面的投资呢?

我们投资自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我们现在匮乏的财富积累能力养老?还是要他们来替我们实现我们放弃的理想?

中国人自古重亲情,但这并不是我们用以“绑架”子女的借口和理由。

就像,我们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花重金报了一堆觉得对他以后生活职业发展好的补习班、培训班。

我们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但他们是否愿意,有这个天赋?

我们这种自以为的为孩子“好”,是真正地看中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了吗?

在本君看来,在我们呕心沥血甚至咆哮似的决定投资孩子前,请首先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

如果父母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完全靠子女养老的话,孩子日后就业甚至选择人生伴侣时都不会有太多自由。

如何让自己的养老不成为他们以后成长、生活的负担,才是我们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大支持。

我们养老的钱到底在哪?

那么,我们自己的养老钱到底在哪里?我们先从“国”这个大家之处找一找答案。

我们中国的养老金的来源,按照政府、企业和个人区分,清晰地形成了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企业):企业年金制度

第三制度(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目前,来自政府的第一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测未来30年,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1.7亿,这也就意味着养老金的缴纳人少了1.7个亿。

如何用更少的年轻人,来养活更多的老人,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答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制度压力逐年增大,支出增速长期高于收入增速(下图浅蓝色线高于深蓝色线):

支出规模也在2013年超过收入规模,而且差距越拉越大,目前这部分差额由财政来暂时补贴,“缓兵之计”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本来是被寄予厚望。

毕竟发达国家养老体系的年金制度表现都很靓眼,如美国的401(k)计划,澳大利亚的超级年金、英国的职业养老金等,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也有50%左右。

但中国版“401k”计划发展缓慢,截至2016 年底,企业年金累计结存只有1.3万亿,占养老保险体系资产总规模的16%(美国这个数字是61%)。

另外,年金制度覆盖职工人数也只有2300多万,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2.6%左右,聊胜于无。

第一支柱的“收不抵支”,第二支柱的“发展缓慢”,意味着这两条腿以后越来越难以支撑日益飙升的养老成本,那么只能在第三支柱上做文章了。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有何疗效?

眼下,效仿美国以税收优惠来刺激个人购买养老保险,就成了必经之路。

就在十几天前(4月12日),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首次提出了“税收递延”的概念。

文件非常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对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个人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目的么,当然是鼓励大家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具体运作是这样的:

如果现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购买该保险时所花费的钱不计入应税金额,等到你老了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咱举个具体的栗子来看一下。

假如在北京工作的小张税前月收入是1万元,那么他在购买700元的个税递延型保险前后分别要交多少税呢?

也就是每月少交了:323-253=70元,但每个月的可支配工资却减少了630元。

为了每个月省去几十块的税收,就去掉大几百的可支配工资是不是太划不来?

虽说一年也就节省一两千,但是你算上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节税效果会更加明显。

而且每个月减少的工资也不是平白无故地消失了,而是国家帮我们攒着为养老做准备。

总的来说,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年轻时多交的养老金,都会还给你。(当然,这里说的是理想状态,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情况。)

尽管这个政策还只是在局部地区试点,试用期限暂限一年,也许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但这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80、90后父母这辈人,所有的养老都寄托给了体制;而当下的我们,未来养老则更多地要靠自己。

如果我们还不重视第三支柱的作用,不树立长期投资、定期投资的理念,30年后我们的子女恐怕也要在节目里讨论“父母想要去养老院,我们能不能出得起这笔钱”这样的话题了。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理财技巧 更多
    最新资讯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