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随时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急用钱的情况很多,因此会去找一些渠道进行贷款来应急。
为了贪图方便而降低了自己的警惕性,这就很有可能会被诈骗分子选定为受害对象。
随便找人聊天借款,殊不知对方是人是鬼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各种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之前借钱会通过找亲戚朋友和去银行,而在互联网的出现,借款成了非常方便和快捷的事,方便之余也让一些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案例一:
之后,“大鹏”要求先发500元的红包作为资料费用,小孙就通过微信发了3个红包给“大鹏”,但是这3个红包“大鹏”并没有领取,反而提出这样发红包是不正确的,发红包时要有备注。
小孙看红包没有领取,就又重新发了3个,但是“大鹏”提示这样还是不对,并要求小孙还是直接转账500元,小孙就按照“大鹏”要求直接转账了500元。
随后,小孙又按照“大鹏”要求,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服务费、利息等各项费用,等最后一笔钱转成功之后,小孙之前发送的尚未领取的红包、转账等款项都被“大鹏”瞬间领取了。
加上之前转账的钱,“大鹏”总共领取了6500元。“大鹏”称贷款成功后,多收取的款项会统一退还。
两天后,小孙再次联系“大鹏”查询贷款的情况,但是“大鹏”告诉小孙贷款没有批准,若是要退还之前的费用,需要满足打款金额8000以上。
小孙为了尽早退款,又东拼西凑借了3000元转账给了“大鹏”,最后“大鹏”领取了所有款项后就把小孙拉黑了。
小孙如梦方醒,这才意识到被诈骗了,于是向派出所报案。
经过数日侦查,民警在安徽某地抓获了涉嫌诈骗的“大鹏”——钱某、谢某两人,两人对诈骗小孙钱财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还向警方道出了该类案件的很多细节,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案例二:
2018年1月初,当事人在网上贷款时被人以手续费、解冻费的名义诈骗人民币13769元。
案例三:
2018年1月30日,当事人被人以贷款需要缴纳手续费为由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骗走人民币2300元。
案例四:
2018年1月29日,当事人接到一155开头的电话,对方称可以加微信办理贷款。事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要求收取事主五个点的手续费及百分之五的担保费,共计人民币1000元。
事主提交了自己的身份信息,通过微信扫支付的方式支付给对方人民币1000元,并提供了个人银行账号,对方称三天后贷款会到事主账户上,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
不要轻信网上贷款所谓的 “ 申请便捷、流程简、高效率、无担保、无抵押 ” 等优越条件,更不要随意将自己的证件资料透露给别人,在对方信誉得不到确认保证的情况下,多与银行联系咨询,避免陷入网上贷款的诈骗陷阱。
如有贷款需要,最好到银行等正规渠道贷款。一旦上当受骗,及时向警方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