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老七玩金融”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这篇文章小白不一定能看懂,适合平台或者专业人士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吧。
由于国家对于P2P的金额以及业务方式受限,又加上最近对于线下催收的严打,所以之前的线下信用贷、车贷业务,最近来看,都不算什么好业务了。
那么还有哪些业务,是适合P2P,又有发展空间的呢?
我跟一些平台和资产端负责人沟通过后,发现这几个业务应该还行。
如果有平台人员的读者,可以看看这些方向。
一
汽 车 以 租 代 购
这两年这个资产端非常火热,各大势力都在抢占瓜分这个市场。像弹个车、大搜车、易鑫车贷、大白汽车分期(趣店)、毛豆新车网,这些一线平台都已经杀进来了。
以租代购的业务模式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很明白了:小明出来工作两年,月薪6000,想去买辆车方便泡妞,看中了一辆10万左右的车。
但他手上又只有1万的现金,按道理说,这辆车他是买不了的。
这时候以租代购的业务员就过来了,告诉你,首付只要1万块,然后每个月只要还3600,你就可以把车开回家。如果满了三年,这车就归你了。
那么实际他最后需要支出多少钱呢? 3600 X 3 X 12 + 10000 = 139600 如果小明在中途因为各种原因,不想继续开这个车了,那他可以把这辆车退给平台。
你会问,那他能退多少钱呢?你想多了,这辆车在1-35个月,他都是租的。合同约定,除非缴满36个月的钱,这车才能算是他的。
大家明白了吧?因为这车在36个月内,其实都是在公司名下,而并不是在用车人名下的。
从风控角度来说,是比较容易处理的。毕竟,你报警追回自己的车,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但抵押车,你去拖回来,那有可能就构成涉黑之类的。
关于以租代购,如果你们有兴趣知道更详细的内容,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可以作为参考:原创|汽车金融的蓝海--以租代购业务模式分析
资产是好资产,但跟P2P平台的合作,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首先是这个直投的问题,借款人在平台上去借款,因为那辆车并不是他的,而是他租的。
这辆车其实不能够为他提供任何抵押措施。最多,也就是一笔信用贷款。在平台上发标,应该是发信用标。而不是抵押贷款。
然后,一般以租代购车辆的周期是36期-60期。按照国家的要求,是不允许拆标的。这就对平台的运营能力要求很好。不是哪个平台都能够发3年标还有人买单的。
就我知道,能发三年标的平台,全国应该不到50家。(或者更少)这就是关键所在了。
如果大家看到有些以租代购项目,发3-12个月标的。那其实都是资金池+自融。这么做,是违背国家的监管办法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平台上看到这种标比较少的原因。有些平台把标做成了计划类的标的,
其实还是为了解决期限的问题。但就算允许你拆期限,又有问题来了。
因为这类的标,都是等本等息回款,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每个月他都是回款3600,持续3年。
拿去平台上发标,发先息后本也好,发等额本息也好,都会有严重的资金错配的问题。
所以平台如果运营的没啥问题还好,一旦遇到一点风波挤兑,平台立马死。因为他真没那么多钱在账面上。
所以,还是挺头疼的。
二
车 位 贷
这个是跟一些从业者沟通的,他们发现的不错的资产。
这个业务模式我再举个例子给大家:
XX小区本身有500个固定车位,物业把这500个固定车位卖给业主,一个20万。
业主倒也想买,但一般刚买房的业主,多半都是没这个钱的。
那么他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在平台去借这20万,来买这个车位。
然后他每个月去还利息和本金就好了。这笔钱,就给了物业方。
如果遇到不还款?那也很好办。物业把车位收回来,卖给下一个业主就行。
当然,这上面写的是明面上的说法。
其实你还可以这么理解:
小明去买了个300万的房子,需要首付90万。
他自己凑了70万,还差20万咋办呢?
销售方告诉你,没关系,我这有个金融产品。
叫车位贷。你可以拿你的车位,再去找这个P2P平台贷款20万,来供这个首付。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其实就有点首付贷的变种。
这种借款的优点也是一样:
1、物权不在你手上,而在物业那。如果你逾期了,直接收回物权就行。
2、还款方式是等本等息,所以综合利息成本为实际借款成本的一倍。
跟P2P平台的合作流程这块到是不复杂,借款人在平台发布个信用贷,用于购买车位。
资金到借款人手上后通过受托支付,直接划转到物业或者地方那边。
然后借款人负责每个月还款就行。
今天就先写这两个吧,也不知道大家感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