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起,为进一步降低支付风险,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将受到限额管理。其中,使用静态扫码支付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如果交易超过500元则需要向商家提供动态二维码。
如何区分静态码和动态码
在我们平时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时,往往都会问到服务员“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其实,主动扫与被动扫就是静态条码和动态条码的区别了。
如果你去到一个商家,发现在需要付款时,商家的墙上贴着二维码,或者桌面上摆放着几个二维码,这些二维码都是静静地待在那儿的,所以你得主动去扫它们,它们就是静态二维码。
反之,如果商家要求来扫你,那么你是“被扫”者。如果你拿着你的手机,晃来晃去,不断尝试着让激光扫中你,此时你就是“动”的,那么这个码就是动态码。其实这样说是为了便于理解,真正解释动态码,大家可以先试着去观察一下,平时我们出示给商家我们的二维码时,每点开一次付款界面,出现的二维码和对应数字都是不同的。因为会不断更新变换,所以称之为“动态码”,而且其被盗用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如何防范支付风险?
首先,对于外来链接、二维码一定再三确认不要轻易扫码或点击。如果平时收到短信、聊天中带有外来链接,一定不要轻易点击进入,一定要和发送者再三确认真实可信度。在付款时,也一定选择正规官方的平台,不要贪图便宜寻找一些小渠道。
再者,对于自身生成的二维码来说,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二维码发给他人(注:这里指付款二维码不是添加好友的二维码)。使用微信付款时,微信钱包中也可以添加手势密码来增加双重保障。
最后,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手机上的设置来增加安全性。比如:启用一些安全控件、设置每日消费限额、取消支付软件绑定手机号等。
支付限额能够帮助我们防范风险,但是养成良好的支付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我们的账户安全!你对于扫码限额是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呢?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