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左眼跳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4月, P2P备案大考在即!
不出意外,会有成百上千的P2P平台,会在今年被淘汰!这里面,即便是一些运营多年的老平台也不例外。
平台退出或跑路,我们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自己的资金安全。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因为P2P平台备案的不确定性,不仅投资人小心翼翼不敢投资,平台方面更是压力重重。
投资人担心的是:我现在投的平台能备案成功吗?过不了备案的平台,我的钱能拿回来吗?备案没落实下来,我的钱不敢投怎么办?
平台方面,遇到的问题只多不少。因为合规整改,需要清退大量不合规的产品(比如大额、现金贷)、备案的成本(比如银行存管费用、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费用)。
因为P2P平台在整改合规的实际过程中,面临备案成本、业务整改、平台转型等重重压力,大量平台开始慢慢退出这个行业。
最近传出很多早期P2P老平台都在寻找合适的买家(比如短融网)。
一方面,是不少平台很清楚自身的风险和合规性较难达标;
另一方面,是有些平台觉得合规备案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后面更难盈利,不如早早套现走人。
可想而知,现在的P2P行业的风险,其实并不比去年下半年的雷潮小。
01
备案难,存量资产成最大考验
关于整改合规这一块,57号文有明确规定:此前违规存量业务没有化解完成的不予备案。比如现金贷、大额标的、期限错配,都是违规存量业务。
在监管方划定的备案红线中,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化解存量问题,成为所有争取备案平台的面临最紧迫的任务。
目前不少P2P平台处理违规存量资产的办法,就是让借款人加快还款或告知投资者理财将提前到期。
但是对于平台规模较大,待还金额庞大的平台来说,消化违规存量资产难度非常大(比如红岭创投)。
02
不靠谱,银行存管测评问题多
作为备案大考的一部分,银行存管的合规性对于网贷平台通过备案十分重要。比如开展存管业务的银行,也需要通过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测评。
一方面,在测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存管银行的问题,需要优化调整。知道现在,还没有公布首批通过测评的存管银行白名单。
另一方面,在投资人眼里,银行存管就意味着银行给公司背书了,但一旦平台跑路,那银行就要直面投资者的怒火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贵州银行在妥妥当、大圣理财雷了之后,自觉没脸继续在这个圈子里玩下去了,默默退出了存管银行的群聊。
还有,农行、民生、招商、华夏银行、贵州银行等一大批关闭快捷通道,即使是恢复,额度受到了限制。
03
有落差,网贷预期收益走下坡
因为备案大限还没到,即便是现在网贷投资人还在投,也不太敢投6个月以上的长标。
而且很多投资人也发现了,过完年回来的两个月内,很多大平台都开始降息了,而且有些幅度还不小,有的甚至降了2%之多!
还因为资产荒的问题,不仅你抢不到标,就连之前的平台福利,比如加息券、返现券啥的,统统降低力度了,甚至直接取消了!
在不少投资人眼里,现在的P2P投资的收益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平台缺资产抢不到标,有些预期年化收益比货币基金也高不了几个点。
04
不站岗,怎样投资才能更安全
越是这种时候,投资者更应该谨慎,从一些业务合规程度不高的平台抽离资金,选择其他低风险的头部平台,做好自己的合理规划、分散投资。
严格评估平台的资产质量、风控能力、运营团队、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各方面的指标越好的平台,越值得备案前转移资金进去过渡,避免资金站岗。
实际上,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管选择什么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保障本金的安全,然后还是要不断的坚持,从而才能提高自身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