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七七读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
一美国老太在祖先遗物中找到一张200年前手写的存单,老祖宗在瑞士银行存了100美元。老太去该银行在美分行取钱,该行即报总行,总行即核对,查到该笔存款的底账。总行行长到美国找到老太,举行兑现仪式,给老太兑现50万美元,并奖励她100万美元。
行长说:“钱存在我们银行,只要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其实,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在我们国家都比较稳定,倒闭的几率很低,和段子里面说到的这句话差不多,只要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不过,为了扩宽大家的眼界还是聊聊这个话题。到底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倒闭了,我们的钱怎么办?
1
银行倒闭:最高赔付50万
银行一直给人很安全的感觉,过去觉得有国家兜底,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现在国家允许银行破产。
而且即使在过去,银行也曾发生过破产的案例,在98年的时候,成立两年的海南发展银行就因为支付危机而关闭。而当时存款保险制度并未出台,所以很多储户的钱一直拖着没有兑现。
一直到2015年5月1日起,国家正式开始施行《存款保险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当银行倒闭了之后,最高偿付50万元。
具体的赔付就是,如果你在这家银行的储蓄在50万以内的,你存了多少钱就赔多少钱。如果你在银行存的钱超过了50万,无论多少,就按照50万元赔付给你。
除此之外,我们很多投资产品都是需要银行托管的,比如基金、证券以及P2P。当银行倒闭的时候,这些金融机构的钱是不予赔付的。最后基金公司,P2P平台能收回多少钱,全看该银行清算结果了。
按照规定,银行作为托管方,是不能动托管资产的,没有客户的指令和印鉴银行都动不了钱。
由此可见,如果是投资的话,尽量选择一些存管银行名气大的平台。保障我们的投资资金。大金额的存款也尽量存在一些大银行,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比较低,存款比较安全。也可以把钱分开来存,比如这家银行存个50万,那家银行再存50万。低于50万以下的存款就无所谓了,存哪都可以。
2
券商和基金公司:银行托管,跑不了
券商和基金公司一样,设立和开业都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的严格审批,对基金公司的股东背景、后台系统、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所以倒闭的可能比较低。
而且,买股票和投资资金之后,我们的钱都不是直接转入券商和基金公司的账户。而是有托管银行托管。这样防止券商和基金公司挪用资金。所以即使他们破产了,我们的资金还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资金还是好好银行里面待着。
而我们买入的股票会记载中国证券结算有限公司的服务机构,系统里面会保留买入的股东信息。当证券公司破产的时候,相关交易业务会被托管,我们也嫩能够进行相关交易的。
而基金公司如果破产,旗下的基金产品也不会清盘,如果清盘就要一次性把股票全部卖出,这样对市场影响比较大。所以监管层会会通过指定或竞投让其他基金公司代为管理。新基金管理人产生前,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指定临时基金管理人。所以基金公司破产了,你的基金份额也依旧还在。
3
支付宝和微信倒闭:还是在银行
随着移动互联对生活的覆盖,我们在支付宝和微信的第三方支付里面的钱也不少。虽说作为独角兽中的战斗机,这两个企业倒闭的可能性几乎为负。但是还是忍不住想知道,如果有一天他们倒闭了,那么我们存在里面的钱会怎么样?
首先区分一下,现在两个平台都有用自己的支付端做理财业务。所以分两点来讲:
理财业务:对于拟投资理财业务的钱,跟平台一点关系都没有,支付宝和微信都只是作为一个销售平台。所以,你的钱还在某个理财产品账户里面,不会受到影响。
余额里面的钱:在这些第三方平台的钱都是由银行托管的,中央监管,不是在支付宝或者微信的账户里面。所以,当他们倒闭的时候,对我们的钱依旧还在银行躺着。
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整体而言,当基金公司、券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破产的时候,对我们的资金都没有影响,因为资金都是由银行托管的。
而如果银行倒闭的话,银行会给最高赔付50万元。对于托管金融机构的资金,银行是无权利挪用的,所以银行倒闭的时候这笔钱还会在银行,清算的时候就会给到金融机构或者由其他银行接手托管。
这些机构倒闭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大家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