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老南读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从开年到现在,已经听到身边有不少人因为父母“理财”被骗而苦恼。
今天 石榴叔想说
这让石榴叔突然想到了一组数据:62%的诈骗受害人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恶名远扬的E租宝骗局中,80万受害者为老年人占据90%;在300亿崩盘的“中晋系”骗局中,上当的老年人高达2万人。
之前有人还写过一篇文章,总结了老人被骗的几大原因,罗列了诸如与时代脱节,贪图高收益等。
其实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从我身边的例子来看,买理财被骗的,还有疯狂买保健品的老人中不乏高知识分子,有些年轻时候也是工厂的一把手,甚至也有开过公司的。
为什么很多时候苦言相劝,什么道理、狠话、好话都讲了,甚至差点要脱离父子关系,但老人依然不听,继续深陷其中呢?
先说两件事。
一件发生在我家小区,跳广场舞大妈中,最近出现了一位40多岁的中年女性,不仅仅每天参加训练,还非常热心,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谁家有点事情,那都是随喊随到。
就前几天,还组织大家去赏樱,没错,坐车免费,吃饭免费!就在回程的大巴车上,顺带介绍了一款年化收益15%的理财产品,为大家谋福利。
真有人会买?相信我,一定会。
一方面用自己的积蓄赚些生活费时,老人会很有成就感,急于向子女“证明自己”。
另一方面,老人不想失去这个能给他带来快乐和依托的“朋友”。
还有个案例也是最近身边在发生的,剧情很俗套,骗老人买保健床垫,单价一万多。
骗子寻找的目标是那些平日每天下午端个板凳在小区里面晒太阳聊天的大爷大妈,最致命的招术是“倾听”。
很多子女知道父母被骗之后,反应总是很强烈,毕竟一大笔钱没了,然后大呼小叫的指责老人家就爱贪小便宜,甚至暗暗吐槽“老人钱多人傻”。
可是你想过没有,当骗子在关心你父母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
我们试图在理性层面说服父母,但又有谁知道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
寂寞空虚,缺少尊重。
直接导致该信任的不信任,不该信任的乱信任。
在一些保健品、理财公司的内部,“如何获得老人信任”、“老人的心理”成了上岗培训必修课程。“温情攻势”太凶猛了,简直就是屡试不爽。
虽然同在一个城市,距离也就十多公里,但一周只有周末才会回家看看,吃完了饭,玩一会手机,拿着老人给准备的大包小包,掉头就走。
老人呢?在你关上门的那一刹那,他们开始期待和准备下周的相见。别以为空巢老人只会出现在电视上,难道你的父母不算吗?
当一套与老年人打交道、做推销的经验不断被提炼、被传播、被移植,我们做再多的财商教育、防骗提示也是徒劳的。
因为复制太简单,今天卖床垫,明天卖理财,后天就算卖空气,老人也会掏钱。
因为被骗术围猎的老人根本不在乎买的是什么,因为不买,意味着以后没人关心。(现在学心理学的都很好找工作)
几年前,就看过那些所谓的老人被骗N大陷阱,以前是三、四,最近新版的已经是九、十。很多人还把文章转发给老人看,这行为和老人爱看《心灵鸡汤》转发给你没有本质区别,相互都不会点开看呀!
今天这篇废话 石榴叔想说
有空在电话和老人成天唠叨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如抽空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耐心聆听,有时候他们只是因为没人商量,才会让骗子乘虚而入。
至于老人已经买了不该买的理财,这真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我们过往的经验,动之以情比晓之以理,更管用。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3”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