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卡妞开启一问到底模式,前方烧脑慎入。
先考考大家。
中信抢了啥?今天吃鸡了吗?加了几个蛋挞?
首先,卡妞要恭喜本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卡友,在本次铁公鸡拔毛战中,喜提爱锅一个。
该卡友加入卡妞群不满一周,通过自己的抢兑喜提爱锅。
玩卡新少年,左手羊毛,右手晚餐。
他不骄不躁,慢慢捡漏,终于在9点36分左右抢到了一口锅,让本群的卡友们不至于全军覆没,掌声在哪里???
卡妞今天看了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一个有关于平行空间的烧脑片。
作为一名文科生,卡妞不敢搬出那么多专业术语贻笑大方。
可是卡妞对“薛定谔的猫”这一理论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理论是这样说的:盒子里有一只猫,和一些可能致死的放射性物质。猫同时处于死和生的两种状态,直到你打开它看到其中一种状态。
这当然很容易理解啦,就像你有一个暧昧期的漂亮姑娘,她同时处于喜欢你和不喜欢你的两种状态。直到你向她表白,你才能得到其中一个答案。
就像你申卡和提额前,你同时处于被批准和被拒绝这两种状态。而当你一旦发出申请请求,你就会得到其中一个结果。
卡妞脑洞大开,准备从量子力学和一只猫的理论出发,开始今天的头脑风暴。
欢迎各位大神来为我解答这些想破脑子都想不懂的问题。
【卡妞谜题】
1.申卡顺序是否会影响卡片获批与否及初始额度?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一间屋子里有所有你想申卡的银行代表人,你们共同生活,成长。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与他们谈话,他们当场给予你审批额度拒绝通知,每一次审核结果都会被其他人见证。试问,你谈话顺序是否会影响最终结果?
或者说的更简单,如果时间退回到你申请首卡之前,更改申卡顺序,是否会得到同样的额度和结果。
这个问题的意义就是,是否有存在“信用卡申请规划师”这一职业的必要性。
网传的申卡的最佳步骤:四大行花旗汇丰-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
但是在卡妞看来不然。四大行有自己内部评分系统,他们看重往来,有些时候并不会在意你既有持卡行数。
卡妞工行和农行都是在十行以后核批的,且在持有七八行后,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完全开不开了。
招行、建行、农行等的确有预审批额度,工行也有融e借额度。但要建立在获批的前提之上,因为卡妞也曾在有融e借额度的时候由于风险预警被拒批,此时预审批额度则毫无意义。
2.是否存在总授信上限?
卡妞所指的总授信,是个人信用卡总额度、贷款金额、及征信显示网贷金额的总和。
央行是否存在一个总授信上限的测算公式,基于个人综合评分a、总资产b、总负债c等等变量计算出的一个总授信上限。在abc为定值的情况下,一旦到达授信上限,采用任何方式都不可能提额或贷款。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上限,那为什么踏遍千山万水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公式?
为什么DLB们动辄十多张几十万的白金卡,完胜资产更优的企业高管和个体经营者?
如果不存在这样一个上限,那“他行总授信过高”又如何成为无法提额的理由?如何拿出强有力的证明来和银行撕扯?
3.以卡办卡与他行总授信过高是否相悖?
有人说以卡办卡容易下高额卡,有人说现有授信较高会使得核批高额卡的几率大大降低。
就像卡妞申请华夏时候带了两张大白金,结果惨遭拒绝。
已有大额卡反道触发银行风控系统,将你拒之门外。
那申请白金卡是否还要着重强调自己是某某银行的高端客户呢?以卡办卡的意义究竟何在?
4.降低他行额度或销卡是否是行之有效的提额方式?
根据自然界的守恒定律,卡友们出于此消彼长的认知,会选择主动降低额度或销卡的方式来释放某行的提额空间。
但有消息称主动降额会影响信报,且有可能再难提升到原有额度。
而销卡灭火种的方式则有可能让你痛不欲生,再难回头。
5.集中申卡与阶段申卡孰优孰劣?
集中申卡的好处在于,由于征信系统的延时性,银行会延迟一阵子看到你现有的授信情况。他们可能将你当做无债一身轻的白户,为你核发高等级高额度的卡片。
也可能因为你的征信情况尚未空白,给你一个保守的低额卡。
但是更多人选择的是阶段性申卡,给银行和自己充足的缓冲时间。
他们会把低额卡养高后再进行后续申请,银行会根据现有卡片的平均额度和已有授信进行审批。
这两种方式究竟孰优孰劣?
6.菜卡到底该销该留?
基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菜卡主要指额度为0、0.01或千元以下这种远低于平均额度的卡片。
卡妞不懂银行核批0额度的卡意义何在,是戏弄,是考验,还是任性的所为。
有人说低额卡必须销掉,不然会影响后续批卡。而且销掉后几个月再次申请额度会有提升空间。
但为了怕银行寻仇,不敢灭火种,一张0额卡使用6、7年的卡友也大有人在。
也有路子说低额卡不销不用,三个月后银行会主动提额。
究竟哪一种是对待银行的正确姿势?
7.银行是否真的偏爱女性客户?
传闻“招行喜欢小姐姐,歧视小哥哥”、“交行会看脸给漂亮小姐姐批大额”。
的确,女性在消费能力和用卡风险方面要优于男性。
但是男性占有的社会资源并不比女性低,这种规则并不符合常理。
女卡友在不怎么消费的情况下被疯狂提额的案例有很多,这一切究竟是道听途说还是别有用心?
8.网传路子究竟有多少可借鉴价值?
很多所谓的大神在分享经验的时候都会做一些小小的修饰。
要么把额度虚报几万,要么弱化了某个进程,要么把仅适用于自己的偶然性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然性。
这经常会让我等小白误入歧途,甚至会陷入以上迷思之中。
卡妞最近研究各种套路,掉了不少头发,已经在淘宝上挑假发了。
所以网传的套路真的那么灵验吗?
如果全都是偶然,那么大神分享经验的意义又何在?
卡友们可能会觉得卡妞以上的问题是钻牛角尖。
卡妞自己也清楚,每个人都是一个分散在银行系统的随机样本,都是不可复制的数据模型。
你会用一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否定卡妞洋洋洒洒敲出的几千来字。
那卡妞今天的努力是否功亏一篑呢?
好吧,我招了。
主要是今天犯懒,实在是写不动东西了。大家看看就好了,权当博君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