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黑名单,怎么就是申请不成功呢?每次填写资料都是正确的就不知道是哪里出错!仔细询问下才知道,原来自己被放进了“灰名单”!
我们总是会在不经意越界产生一些“敏感的行为”,例如认为是小额的贷款就不把还款放在心上;又比如,习惯性地忘记还信用卡等。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好好聊聊“灰名单”。
什么是征信灰名单?灰名单顾名思义,介于白名单和黑名单之间。
黑名单,是指由于用户有不良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对此类用户无论申请信用卡还是贷款都是直接拒绝,而且金融机构会上报央行,被央行记录在案。
灰名单相对而言程度低很多,一般指金融机构检测出了该用户过往或现在有“敏感行为”,而这些行为在金融机构的历史记录或大数据上往往与失约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存在一定的失约风险。
什么样的行为是“敏感行为”呢?
1、多家机构贷款
总感觉自己的钱不够用,一周内总计申请贷款几十次;短时间内申请太频繁,征信会被“查”花,这时金融机构会认为你很缺钱,借钱太频繁,逾期风险会很高,而被直接圈进灰名单。
2、不上征信就乱申请
现在流行的手机APP贷款、网络小贷等,有些是不上征信系统的,很多朋友就开始肆无忌惮地申请贷款了。
但某些“行为”是会被记录在网络大数据中的,如果申请太多,并且时常在还没有还贷的时候就申请下一个,这很有可能会被怀疑借款用意。拒贷就在所难免了。
并且,现在大部分的正规网贷公司已经接入信联,很有可能之前的借贷记录也会被上传到征信系统中,之后要想借钱就困难了。
3、习惯性逾期
有些人总喜欢逾期一两天,不等着客服催就不会主动还款,客服也会常提醒客户按时还款,他们就是不听。
这些逾期,不仅要被罚高额利息,还可能会引起那些借款平台的担心,因此会降低你借款的额度,还可能拒贷。
4、找中介代办贷款
没有钱又到处借不到钱,有的人会病急乱投医,难免会找上中介机构。运气不好的就会遇到“黑”机构,最后让自己成为危险人物。
因为某些无良的中介会为了帮客户尽快的拿到贷款,而虚报谎报一些资料。
这样你就很可能会被大数据标注成“极度饥渴型用户”或者“不诚实用户”,之后再想申请贷款就会是越来越难…
5、综合负债过高
信用卡随意的“洗刷刷”,利用“时间差”在不同平台申请网贷,以为会获得了很多额度的贷款。
可是网贷会被大数据记录,不同的网贷平台共享着相同的信息,一旦查出申请人负债过高,申请会被拒,同时也会被拉入灰名单。
6、有骗贷倾向
当然,你可能并不想骗贷,但大数据会分析你的行为,解读出一些倾向:
例如,提交资料虚假、用途不符合、手机号未实名认证、手机号使用时间短于3个月,都可能被认为放款风险系数高。
7、有高利贷历史
一些申请人曾有借过高利贷历史,即使现在如数还清,也会被贷款机构视为是重点考察人物。
8、频繁查征信报告
很多人不知道查询征信报告是会留下痕迹的,而多次查询征信报告也属于“敏感行为”。
因为如果是个人反复查征信,说明个人对自己的征信有担心;如果是多家机构查征信说明个人多头借款,这些都会造成放贷风险的大幅提高。
9、个人不良习惯
个人的不良习惯,如:赌博、经常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吸食毒品、有黑社会背景、经常打架斗殴等等,这些隐性坏习惯,会被列入灰名单观察一段时间。
10、套现频繁
信用卡长期的满额套现,才还进去就又满额的套出来。长期这样做有三个弊端:1)降额;2)封卡;3)他行信用卡审批不下来。有些银行特别注重套现这块。
11、水电煤气费、住院费用、电讯手机费长期逾期等等
现在许多银行都接入了大数据。有这些逾期的,虽然你的征信没问题,可是其他处理问题也不行。
当然,脱离灰名单也有办法,去正规机构贷款,只要你保持良好的借贷习惯,提交真实有效的资料,按时还款、不试图欺诈,建立良好的征信,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离开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