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懒先生说钱”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最近,银行又站在了风口浪尖。
一对快要花甲之年的老两口,在获得500万元拆迁款后,原本想拿这笔钱去银行买理财,结果却演变成了“以命维权”讨要自己的本金。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诱人理财
老年人进行投资,银行理财永远是首选,因为相对更安全可靠,银行还时不时搞活动,赠送一些米面粮油等实用礼品。
于是,2016年8月,在拿到500万拆迁款后,家住呼和浩特的老两口,立马奔向了当地的中国银行某支行。
一名身穿银行服装的工作人员见来了大客户,当然热情满满的好好招待,并向老两口推荐了“存期5年,年利率5.5%”的理财产品。
要知道银行能给出年利率5.5%的理财产品,也算诚意满满了,毕竟当下五年期国债利率仅仅只有4.27%,还不一定抢得到。
(银行存款利率表)
老两口一合计,买这个理财的话,半年付息一次,每年利息27万确实挺划算,而且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用太担心出问题。
考虑到金额较大,老两口也留了个心眼,反问该工作人员说,如何证明他真是银行的员工?直到该支行行长亲自出面作证之后,老两口这才彻底打消了内心的疑虑,放心的把500万元投了进去。
(图片来源:网络)
完成投资后,老两口拿到了一份又一份理财合同,上面各种条款密密麻麻,字号又偏小,老两口便没有细看。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老两口来到银行,想支取13.5万元的理财利息。之前的工作人员再次出面,给出老两口复利计息、赠送黄金100克等额外优惠,支行行长也表态说只要老两口不支取这笔利息,黄金额外再送10克,还送锅具、毛毯等其他礼品。
在这两人的极力劝说下,老两口决定先不支取利息,继续存着。然而让老两口始料未及的是,这将是“以命维权”噩梦的开始。
以命维权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老两口家里急用钱,便又想起了这一年27万元的利息钱。
但万万没想到,别说利息一分钱都没有了,就连老两口的500万元本金,都还少了8万元。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心里打满问号的老两口,赶紧联系了当时在银行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但对方却声称,自己已经辞职了!对方随即拉黑了老两口的电话!
为了讨要一个说法,老两口回到银行质问支行行长,这才总算得知了真相:自己当时买的不是银行理财,而是阳光人寿的一款保险产品!
恍然大悟的老两口立即联系阳光保险官方客服求证,才明白当初花500万购买的的确是保险,本金必须100周岁才能全额领取!如果非要提前终止合同收回本金,不但没有利息,本金还得亏损几十万元!
可当时支行行长明明亲口承认,那名工作人员是银行员工啊?对此,老两口得到的答复令人哭笑不得:“监管部门不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驻点,所以公司不让我们说是保险公司的”。
钱已经投资了,合同也签了,为了要回这笔钱,老两口只能银行和保险公司两边跑,却被两边都当成一个皮球来回踢。
俗话说得好,兔子急了也咬人。被逼无奈的老两口,最后竟选择了最极端又决绝的方式:登上该支行大楼的顶楼,“以命维权”。
幸好当地警方和消防队及时赶到,老两口并没有发生意外。眼见事情闹大了,银行和保险公司赶紧妥协:返还老两口的500万元本金,并支付一年27万元的利息。
这件事至此圆满结束,但其他人如果也遭遇了类似的事情,难道都要“以命维权”么?
破解套路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由来已久,老百姓去银行买理财,一不留神就会被忽悠着买了保险,这类新闻媒体经常报道。
(图片来源:网络)
且不论保险公司违规驻点的错误,要想避免这种倒霉事儿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在银行买理财时,一定要切记如下三招:
首先,在收益率上不要贪,一定要根据市场行情做出理性判断。当某款理财收益较高时,你就要仔细斟酌了,因为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高风险。
其次是合同,要知道一旦发生纠纷,都是拿合同来说事的,所以一定仔细阅读要你签字的合同。年长的人看不清、看不懂的话,请第一时间咨询子女,不要被工作人员的推销话术误导。
最后是充分利用犹豫期的规则。无论理财或者保险,都有一定时间的犹豫期,目的是允许客户后悔。如果你发现不对劲,犹豫期退出是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的,这可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的好规则。
注意!为了促成客户交易,一些无良保险销售员还会打时间差,你拿到合同的时间,和合同出单的时间不一致,给你预留的犹豫期大幅缩短,这就要求你最好在拿到合同后的一两天内立即做出是否退出的决定!
银行和保险公司套路再多,只要按照上述三招进行破解,你便能确保自己的本金不会出现损失。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关注:财秘笔记(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最新实时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