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何时开始,网上出现这样一种观点:
“当你的被动收入高于你的工资时,你就财务自由了。”
这里的被动收入是指理财。大意是通过理财,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
作为一个资深财经自媒体作者,我只想说一句,瞎扯什么犊子啊!
其中的逻辑,约等于下面的段子:
理财,主要是为了财富保值,在通胀面前硬气点。
老大发话了,收益超过6%还能保本保息,且不承担风险,都是耍流氓。
行情好的时候,还能给自己加个小鸡腿。能连续几年有10%的收益,已经超过绝大多数人了。
有人会反击,我每年拿一二十万去薅P2P平台的羊毛,年化30%也不难啊。
只能说你胆儿肥、路子野,还有就是钱少。
如果有几百万的本金,你还敢押宝羊毛平台,去薅大额羊毛么?
本金随便损失一点,就比利息多了,犯不着提心吊胆啊。
小黄人问了下身边财务状况良好的朋友,对年化的预期都在6%-8%之前。
90%的钱配置在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上,还有10%拿出来做风险投资,亏了全当试错,平均下来年化也就7%左右。
你算算,哪怕有1000万可投资金额(不包括房子等不动产),一年利息也就70来万。
首先能有这么多钱用来理财,在国内已经不属于中产的范畴,不信自己挣个试试。
而拥有本金越高的群体,基本消费水平也越高。在国内,大部分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70万根本不算啥。
举例来说,假如你有足够的现金流,可能早就买房买车,甚至已经买了第N套投资或养老。
买房加的杠杠,贷款都是要还的。只要你不卖,统统是负债。
此外,你还有孩子教育、爸妈养老、自我提升、旅游奢侈品,以及精神享受等等消费。
这个奢靡丰富的社会,不会让你有钱没处花。
这个物欲充沛的世界,也不会让你有钱还省着花。
天天说着佛系的人,又有几个是真佛系,要不把信用卡账单拿出来晒晒?
二.
以小黄人的经历来说,不仅靠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是谎言,连财务自由本身都是谎言。
赚钱越多的人,所要承担的事业责任也越大,这是资本固有的尿性。
比如年届90的李嘉诚,在卸任董事会主席后,这才卸下责任与事业,迎来财务自由。
李嘉诚的问题不是没钱,而是太有钱了,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花这么多钱。
他的商业帝国摆在眼前,赚得钱越多,就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打理。
小黄人也有自己的公司,赶上自媒体和互金的风口,利润还不错。日常消费是比较自由,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却不自由。
公司盈利、市场行情、同行竞争、产业布局、人脉搭建……任何一样都可能让我晚上失眠。
没钱,你不自由。有钱,你更难自由。
而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
真正有能力在30岁以前赚到2000万的人(如今财务自由的门槛),都不会把2000万当成财务目标。
而没有能力的人,在奋斗一生,终于在六七十岁放弃暴富之后,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我不是鼓励大家知足常乐,而是提醒大家追逐财富的同时,要认清现实。
即便这个社会的制度十分公平,但社会分工不同,注定不同职业的人获得的财富不同。
制造业从业者的资本回报率,就是比金融从业者要低,相应的金融从业门槛也很高。
难道所有人不管啥专业,都要硬着头皮转行做金融,社会不就乱套了么。
很悲催的讲,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依然改不了“二八法则”。
毒鸡汤鼓吹的“人人都能财务自由”,听上去很美,并不存在现实的方法论。
三.
小时候看《天龙八部》,最羡慕里面的段誉。
平时闲着没事,不是舞文弄墨、游山玩水,就是谈谈恋爱、交交朋友。
总之,没有他结交不起的朋友,没有他买不到的东西,也没有他游玩不了的地方。
他活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鸡汤,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实际上,也只有段誉这样的富二代才能财务自由——家庭富裕,自己又没有工作,不愁没钱花,也不怕没时间花钱。
但是,他的财务自由在《天龙八部》结尾时终结了。
他登上了皇位,从此肩负起家庭与国家双重的约束,别说财务不财务,他的人生都不再自由。
我们大多数人更可悲,眼中死盯“财务自由”,欲望是挂在牵着鼻子前的胡萝卜,我们碌碌终身也只是那只被吊着胃口的蠢驴。
就像马云所说:“钱在100万的时候是你的钱。超过一两千万,麻烦就来了,你要考虑增值,是买股票好呢、买债券好呢,还是买房地产好。超过一两个亿的时候,麻烦就大了。超过十个亿,这是社会对你的信任,人家让你帮他管钱而已,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你的钱。”
你辛辛苦苦想赚到更多钱实现财务自由,没想到赚大钱的代价,就是失去自由。
对大部分人来说,实现财务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财务和自由分开。
不要把实在的财富和虚无的自由结合,穷极一生,发现只是镜花水月。
在追求财富的同时,更要学会满足与精神充实。半富不富的时候,就想想马云爸爸那句话“我特别羡慕那些月薪两、三万的人”
有闲钱理财还买了保险,其实,你们幸福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