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是越来越不好用了。
原本用蚂蚁财富定投了两只基金,设置的是余额宝扣款,已经有两次扣款失败,再有一次就将终止定投。
别问我为什么?余额宝里没钱呗!
过了9点半,购买额度就没了。。。
1
1月底,支付宝出了条消息:
从2月1日开始到3月15日取消余额自动转入服务。并且在此期间余额宝会设置每日申购总量。
好不容易熬过3月15,余额宝又发了条公告,继续实行限购政策,而且——
具体恢复时间未知。
坦白讲,真要抢未必抢不到,设一个9点闹钟,每天准时抢。
不过,为了4%左右年化,总感觉不值。
一直以来,余额宝最大的优势不是收益(比余额宝收益高的宝宝太多了),而是便捷性。
任何时候存入,用不了三秒钟,轻松搞定。
现在不行了(9点半之前不买,当天就买不到),再这么下去,真得考虑挪窝。
2
真要挪窝的话,该挪去哪里呢,木木研究了6款宝宝类产品,可以作为余额宝的替代品。
话不多说,看下图:
限额
大部分宝宝产品单日买入限额5万,工商银行售卖的现金快线,单日买入限额达到惊人的50万。
流动性
除了建设银行售卖的速盈,其余宝宝类产品都支持T+0到账,其中微众银行的活期+、招商银行的朝朝盈、江苏银行的开鑫盈都支持秒到账。
收益率
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是江苏银行开鑫盈和理财通里的货币基金。
之前有朋友问我,挑选货币基金应该看万份收益还是七日年化,木木建议看七日年化。
万份收益只代表一天情况,七日年化是平均情况,更能代表货基的收益情形。
3
关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还要唠叨两句。
去年,证监会出了公募基金新规,新规中很重要一点:
所有新出的货基宝宝,不能再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
啥是摊余成本法不是重点(有想了解摊余成本法的盆友,我们留言区聊),重点是利用摊余成本法核算,每天收益差不多,波动很小,天天有钱拿。
但其实货基是不保本的,极端情况下可能亏损。
摊余成本法使得即使出现亏损,也需要基金公司来背,用户不承担任何风险。
这与打破刚兑的大趋势相违背,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也背道而驰,于是监管改了规则。
以后新发行的货基,要和其它基金一样,净值每天跟着资产价格波动。
也就是说,有亏损可能了,虽然机率和幅度都会比较低。
但对部分人来说,挺可怕。
不过监管并没有一刀切,现有货基仍旧采用原有核算方法,只是新货基有变化。
现有货基会成为香饽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