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是什么
影子银行,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简简言之,影子银行就是那些可以提供信贷,但是不属于银行的金融机构。因为难以监管,它对货币造成的影响,包括流通速度和规模,就没办法准确估算,所以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很受人们的重视。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于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分类
美国的“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权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货币市场基金、各类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理财等表外业务,民间融资等,总体呈现出机构众多、规模较小、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
发展
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呈野蛮发展趋势。截至2016年,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达到96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4%左右。从2010到2016年,影子银行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每年36%左右。
影子银行VS普通银行
影子银行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受到的监管待遇不同。如果是普通的商业银行贷款,它们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监管要求,比如存款准备金、风险拨备等。与之相比,影子银行贷款由于是表外业务,因此不受上面提到的这些银行监管要求的限制。同时,很多影子银行产品内部有层层嵌套,涉及多个监管体系(比如信托、证券等),因此监管的难度也更高。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有任何不明白的金融知识都可以帮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