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和坏账到底是谁的责任?
严格说来,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只负责交易撮合,收取中介费用,不承担逾期和坏账兜底。问题是:现在的P2P平台是不是单纯的信息中介?
中介和市场的差别
从P2P产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是单纯的信息中介,他更多的像是一个借贷市场,只是由于其野蛮生长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才开始对其重新定位和规范。
为什么说现在P2P更像一个市场?因为他把大量的商品(借款)采购来然后出售,投资者就像顾客一样选择购买。如果他是信息中介,那么投资者应该在市场里能见到借款人,和借款人自由约定利率,查看借款人的收入流水和资产信息。
符合投资人条件的借款人利率5%可能就会成交,不符合投资人标准的借款人利率达到36%可能也不会借。也就是说风险会在利率中体现出来。
P2P作为中介可以从约定的利率中抽取中介费用。如果这样的话,其实又回到了传统的民间借贷当中,这种借贷关系早年在温州非常盛行,正是规范这种民间借贷,民营银行因此诞生。
投资者无法承担逾期和坏账责任
虽然监管实施后,P2P定位变得更加清晰,但是它吸引人的一些优势,也正在因监管规范逐步丧失,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打破刚兑和利率降低。
尽管网上关于P2P跑路的报道非常多,但是除了明确的部分庞氏骗局和非法集资外,真正的P2P借贷坏账率并不算高,据我了解大部分平台坏账率低于3%,很多优秀的平台坏账率不足1%,从坏账率看,很多P2P平台的资产要优于部分银行。
作为投资人来,识别庞氏骗局和非法集资相对要容易,只要不贪图过高的收益,能够正确识别借款合同的真实性,基本上不会上当。
但是要提前识别逾期和坏账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借款方和出借方根本不会见面,全部由P2P平台进行撮合,投资人无法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财务状况,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部分工作是有P2P平台完成的,他就要承担因此产生的风险。
而且借款虽然是三方合同,借款的利息约定也是有P2P平台完成的,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已经谈好的价格,所以风险并未在价格中体现。就凭这两点让投资者承担逾期和坏账就是不公平的,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对自己不能掌控的信息买单。
各有各的想法
投资者肯定是希望有人负责逾期和坏账兜底的。P2P平台也是希望有人来兜底的,如果没有人自己兜底也可以,因为这是P2P平台取得投资人信任的最有效的方法。
监管层希望由不相关的第三方来保理,因为任何投资监管都不允许刚性兑付,必须向投资者揭示风险,包括早已深入人心银行、信托和货币基金,P2P更不应该例外。
结论
现在监管整改大限即将到来,关于风险准备金问题已有明确要求,只能消化不能新增。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坏账属于借贷成本,只要坏账率低于借款利率就有获利的空间,究竟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