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国家对网贷监管比较严格,但市场上仍然活跃着相当多的小贷产品,往往都是打着“低费率、到账快、资料简单”等噱头,而实际暗藏着不少风险和陷阱,其中尤以“砍头息”为典型。
何谓砍头息,顾名思义,先从本金里扣除一部分钱,但按整体的金额来收取利息,借款人不名就理,但实际多花了好多冤枉钱!
这不之前的新闻就报道了一个老铁在某现金贷平台借款5000元,结果到账后发现,被莫名其妙扣除了1200元的手续费,也就是说实际到账只有3800元。平台称,这1200元是平台收取的服务费和快速审核费。
那为什么“砍头息”一直以来屡禁不绝呢?
从平台方看,一方面网贷平台贷款风险较大,在放款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服务费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另外一方面由于国家明确规定放款利率不能超过36%,为了规避被监管的风险,所以采取在其他地方钻空子,就这点看来,很多不规范的网贷机构的实际利率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36%的红线,小编也是强烈建议各位不要选择此类违规平台。
这些都是“砍头息”!
去年12月份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第4.1条明确规定: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现在还有一些更隐蔽的变相“砍头息”:比如服务费、咨询费、快速审核费,甚至会员费——必须购买会员卡之类的才能下款。这些实际上依然还是在借款人拿到钱之前克扣了本金,变相提高了借款人的借贷利率。
更有甚者还利用多个关联主体分头收取,以此规避监管、欺骗借款人、隐瞒超高利率的真相,其本质都是非法行为。
遇到“砍头息”怎么办?
这些不合规的机构上骗国家,躲过了监管;下忽悠借款人,让人潜意识里觉得利息不高,真的是很可恶了。
各位老哥遇到“砍头息”也不要慌,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明文规定严禁砍头息的,所以一旦遇到收取高额砍头息的机构,直接跟他们沟通,明说你知道砍头息是违法的,走法律程序的话最终也只会将实际出借金额,也就是咱们实际借到的金额认定为本金,所以可以收集一下借款过程中产生的沟通交流资料,尤其是关于“砍头息”以及各种“变相砍头息”的部分,必要时刻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最后,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选择平台产品时一定要选择靠谱的机构和平台,同时在借钱的时候要看清楚合同细节,仔细了解贷款内容,尤其是费率、还款规则以及逾期催收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自己资信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不要只为了来钱快,而陷入“砍头息”的圈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