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七点半理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会也开得差不多了。
今年两会的精神传达得都特别到位,我们知道“房产税要来了!持有房子成本将增加,让你买的起不一定用得起”,中央调控动作连连,甚至买菜阿婆都会接一句,“国家说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
楼价应声而倒。国家统计局 2 月 24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 1 月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无锡、济南等13个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2%。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上涨转为下降,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涨幅连续 16 个月回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 0.2 和 0.4 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涨幅分别回落 0.4 和 0.3 个百分点。
数据太冰冷的话,还有鲜活的故事。
距离北京近30公里的河北燕郊,被视为北京楼市的晴雨表。链家网显示,燕郊二手住宅单价普遍下跌1万元,不少二手房小区房价几近腰斩,个别楼盘甚至暴跌2/3。半年前还是门庭若市、人满为患的燕郊售楼一条街,如今已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当地有中介称,许多投资客已经“赔掉了首付”。
3月7日,一则小道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河北廊坊霸州孔雀城一次性付款降至8500元!要知道霸州孔雀城在2017年最火爆的时候价格普经飙到18000元,限购之后价格几度调整,最新价格一直维持在12500,现在一捋到底8500,让人简直是瞠目结舌!
南方也不输。上海一手盘被限价,二手盘大概下跌了10-20%左右。厦门1200个小区里,有711个房价在下降,占比达59%,房价从30万下跌100万不等。合肥九区的商品住宅成交量仅为19898套,同比暴跌达到了73%。
这让不少人兴奋的搓了小手手:
机会来了,是不是该买了?
该不该买,我反而觉得不应死盯着数据,数据让人产生投机心理,失去理智。买不买房,对普通个人和家庭都是一件大事,应该从大局去思考。
放下数据看国家趋势:
还记得那句妇孺皆知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吗”。很多人都知道,市政府是靠卖地赚钱的,地产企业支撑着大份额的税收,还有那么多人的钱押在房产上,所以我认为国家不会急躁地去刺破这个泡沫。而近年房价调控政策的最终目的不仅是降低房价,还在于稳定房价。
长期看,房价会温和上涨,波动会缓而小,使其对炒房者失去投资价值,实现稳定房价。这意味着炒房者就自动离场吧,刚需的请继续往下看。
放下数据看个人需求:
我们买一件衣服的原因,首先是它暖和,也可能是它好看,但不会首先因为它便宜。是否要拥有一样东西,取决于是否需要它,价格高低都是后话。
买房更多出于自住目的,涨跌则只对投资品有意义,那么你对未来这个房子的房价的涨跌将不必过于敏感,只要克服可能出现的心里不平衡就好。
所以刚需的话,随时买都行,没人能真正把握住真正的最低点。最佳时间段可以根据利好刚需的政策来看,比如现在就是合适的时间段。
买哪里好?
根据近两年方正证券和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圈第一网红”任泽平的观点,买房买哪里: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长期来说人口流入的地方有潜力,因为人才是房子的最终需求,人跑去哪,哪里的房子就值得买。简单来说,就是一二线城市了,中国的城镇率只有57.35%,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平均在85%以上,国家去年下发任务,有1个亿非城市户口转化为城市户口的指标。所以中国人还会进一步往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圈”流动。
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就看城市中哪个区域最受金融政策和城市规划倾斜,最有前景。就像上周出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强南沙”一提很快成为城中热议焦点。
有意买房的,平时要多留心新政新规了。授人以渔,出不出手,相信你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