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老七玩金融”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所谓套利,其实是个英文词 arbitrage 的翻译,简单来说,就是无风险赚钱。通俗来说,就是捡钱,天上掉馅饼砸你脑袋上的意思。今天八哥聊聊保险圈里真实发生过的套利。系好安全带,八哥绝对让你开开眼界。
2015年初,有家电商平台,悄无声息的开始与几家保险公司合作,卖万能险保单。姑且称这家平台叫“侦察兵”(ZCB)。最开始,这家平台与京东、陆金所没什么区别,普通的压根不起眼。直到有一天中午,八哥当时所在公司市场销售部门的一个同事,很神秘的约八哥吃饭,说有个很重要的事想咨询。
因为八哥是保险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所有跟产品开发、运营、资产等相关的,都略知一二,就听他聊聊啥事。
侦察兵平台,当天推出了保单变现的功能!
所谓的“保单变现”,其实是当时这个平台自己起的名字,原理大概是这样:小牛同学先在平台上购买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保单(理财型,大家姑且认为就是一年期存款),1年后到期赎回,利率6%,这个利率在2015年的时候,是很常见的,因为那年是大牛市嘛,保险公司跑步进股市,前海收购万科的子弹,就是通过这种短期高利率的万能险。
小牛买好了这张保单,在经过了10天犹豫期之后,可以把这张保单折价以5%的利率转让给平台的吃瓜群众,姑且叫小白。平台上的转让机制跟买股票差不多,小白们挂利率,谁挂的高就先成交谁的,牛同学如果挂了一个20万的保单,可能对应好几个小白来认购拿走。
本质上,小牛跟保险公司签了一张预期收益6%的保险合同;过了10天犹豫期,小牛转手把这张保单抵押给小白,跟小白签了份固定收益5%的借款合同。有在券商机构固定收益部从业的小伙伴们,可能很快就明白了,这其实就是债券的“代持”。
因为万能险保单有3%的保底收益,不管小牛是凭着敏锐的直觉还是靠谱的消息,总归是得出了保险公司不会在一年内下调万能险的宣告利率,即认为这个6%的预期收益妥妥是可以实打实兑现的。所以牛同学就开始大批量的购买万能保单,而吃瓜的小白同学呢,则还是觉得,保险公司万一下调利率怎么办,还不如靠谱点,找牛同学签个借款合同,这样5%的收益就是有担保的了,保险公司的事,跟小白同学就没任何关系了。
小牛同学就开始了搬砖行动,每隔十天,就开始源源不断的把小白的钱,借款过来,去买保单,回头再抵押借款。2015年年末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保单最高的是富德生命人寿的8.05%,但是借款利率也是水涨船高,最高的时候,到了7%。
牛同学10天搞一次,平均一次息差1%,复利年化收益40%。
有个细节,当时,八哥每天都会观察数据情况,毕竟是精算出身,数据分析是看家本事。在这个侦察兵的网站,最高的时候,每小时的成交量会在2-3亿,借款利率最低的时候一般发生在上午10点到下午1点,利率峰值会在晚上刚过0点。小白们的心理活动比较好理解,一早上班就开始贷款出去了,大家都这个时间点放贷,利率只能低。小牛同学一过0点,就开始要把保单变现,迫不及待的抓紧新一轮搬砖,所以一过0点,借款的人多,借款利率就又水涨船高了。
最开始侦察兵平台的搬砖行动仅仅局限于保险圈的精算圈里面,后来慢慢扩大到整个保险圈,最后波及到圈外。最后有人在新浪财经上开始写文章分析这个事,到此,八哥判断套利行为即将结束。因为套利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一旦公开市场化,大批资金进来,这个套利就会慢慢被市场抹平。
这个事最后惊动了监管机构,保监会后来出了一个文,限制各家保险公司的这种没啥保障功能的万能险销售规模,从此,侦察兵平台的套利就结束了。
说句题外话,当时平台上还有一些城投债在卖,没有犹豫期,今天买完明天就可以变现。但是毕竟不像万能险有3%的保底收益,底层资产的损失可控。城投债一旦发生违约,牛欠白的钱,可是要实打实的去还,搬一次砖就意味着要还一次全款。一年下来,上百倍的杠杆,真出事了,真的会是去天台的节奏。
这个套利,其实持续的时间够久的,大概能有9个月。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内市场还不是那么完全有效的,竟然能让这个套利存在这么长时间。八哥后面也陆陆续续看到过其他的套利机会,但时间都没这么久。比如美股的红黄蓝,优质股票踩雷,被市场的悲观情绪过度打压跳水,之后市场快速回弹,最后回归应有的价值,这不跟美联航超载打人事件,一样一样的么?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笔记,回复“9”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