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笨投资”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大家都开工了吗?我还在走亲访友中,目前坐标古城荆州。
正巧陪亲戚去邮政办业务,遇到大堂经理贴身推销银保产品,我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对方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1.
这位小姐姐推荐了两款产品,比如有一款银保产品是这样的:
比如,第一年存1万元,利息880元。
第二年存入1万,利息880元。
第三年存入1万,利息880元。
第四年,不存,仍有利息收入880元。
第五年,不存,仍有利息收入880元。
假设到了第六年全部取出,这时光利息就有6×880元=5280元。
到期也可以不取,继续享受利息收入,过个10年8年连同本金取出来,哇,好大一笔巨款!(注:上限是15年)
还有一款产品是这样的:
比如,每年存1万,连续存5年,存满5年后就开始每年返2000元。
它有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终身返钱!
这两款产品各有所长,听完我竟然有些心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邮政储蓄老有一些听起来高回报的产品。
像这种产品,并不是银行理财,而是银保产品。
简单来说,银行相当于代收关系,向保险公司收取销售提成。
像这类听上去很诱人的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拿这个终身返钱的产品来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返的那2000块。
坑的地方也在此,每年2000元,领25年才能把交的本金领回来。
再者,10年之后的2000元根本不值钱呀,怎么破?
这个产品蛮有意思,如果每年的那2000元没有及时领走,还会按3.5%复利计息。
也就是说,比如我中间有五年没有领,再领可能就是1万而不是2000了。
相当于在养老保险之外又多了一份保障,拥有了贯穿一生的现金流。
也有人说,这个时间跨度太长,我想退出了,也是允许的。
平常我们买一个保险产品,如果中途退保会损失本金。
这款产品中途急用钱取出,只是利息部分略有损耗,并不会损失本金。
这意味着交满五年后,任意一个时间点急用钱了可以随时变现。
人到中年,购买它作为社保养老的补充还是非常不错的。
综合来说,像这样中规中矩的产品,主打老实牌。
好处显而易见,它的操作性强,按时交钱,按时领钱,利息是注明的,回报很明确,省去每年寻找投资标的的烦恼。
年轻人购买这类产品,可以实现强制储蓄,抑制冲动消费。
客观地说,如果只是单纯看中短期收益,买啥不是买,这种产品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择,但如果看中长期稳定增值,尤其是在降息的周期,选择这种四平八稳的产品也是妥妥的。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配置一定的银保产品也并无大错。
2.
再来说说硬伤,这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
银保理财和一般理财产品还是有区别,银保产品的本质还是保险。
比较常见的像早期的分红险,由两部分构成:保障部分+投资收益部分。
很多人本来打算存定期的,一听既可以收利息又有保障,买了之后大呼上当。
在新规指导下,这种“存款变保险”和“飞单”情况比较少了。
目前的银保产品,可以直接把它当银行理财的一种延伸,安全性反而变高了。
至少大堂经理就是这么给我介绍的,将此类产品归为低风险类固收理财产品,而不要把它归在保障型保险里面。
像前面说的两款产品,一丁点保障功能都没有附加,纯收益型。
容易出纠纷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对现金流预估有误,购买回家后又觉得时间太长;急用钱又取不出来,强制取出又会损失本金,简直跟上了贼船一样……
所以,假如你要买这种产品,收益回报最好有中长期准备。
我才知道,我妈之前背着我买了好几份这种东东,都是5年期以上。之前没到期的时候天天在家喊上当,所幸到期的几份都如实兑现了。
这里要说一下,小城镇银行网点都是做熟人生意,如果人品过硬,还是可信的。
现在为了防止大家误买银保产品,保险行业设置了三个环节来保护大家的权益。
比如,会有投保提示,投资者要仔细阅读抄录,亲笔签名。之后有个电话回访,最后还有个犹豫期权利。
一般,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正常情况下签署保单回执后15天内都可以无理由退货,保险公司只会扣个成本费,不超过10元。
觉得买亏了,买错了,一定要重视退保机会。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银行购买了银保产品,是不和银行发生合同关系的,只是相当于通过银行走账。
而且你买之前就要知道买的是一款什么产品,一定看合同,收益没写进合同里都白搭。
因为,更多的纠纷在于真实收益与承诺收益不符。
关于收益率,请使用计算器,哼哼哈嘿。
*小贴士:银保产品一般要在柜台买,买的时候可以着重问这么几个问题,投资期是多长,未到期之前能否取,强行取出损失是多少。
哪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关注:财秘笔记(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最新实时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