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常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征信还是少查询为好!
因为征信查询次数是银行和各大金融机构判断你近期经济状况一项很重要的参考数据,一旦你的查询记录过多,银行就会认为你近期经济状况不佳,资金紧缺,进而直接导致办卡或贷款被拒。
但其实,个人自己查自己的,和金融机构因为贷款审批、贷后管理、催收等原因查询,这两样查询主体和查询原因完全不一样,那对“多次”的性质影响也完全不一样。
个人征信报告查询种类:
1、金融机构查询:放贷前查询: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放贷后查询:了解风险,决定是否调额;
2、个人查询:每个人对自己的征信报告有知情权,若有逾期记录,小编建议朋友们及早处理。
3、法院和相关政府部门查询:依法查询,不展示在查询记录中。
一般来说,本人查询是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的。所以,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最好定期查自己的征信报告。
上面已经说了比较常见的个人征信报告的查询种类,除了你自己,经过你授权的金融机构也可以查询你的征信情况,但是有一点大家要警惕:个人征信报告其实不经过你的授权也可以被查询,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被别人利用。“被贷款”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什么是“被贷款”?
“被贷款”就是指被他人假冒你的名义在银行办理了贷款。根据央行的规定,每个人每年都有3次免费在柜台查询个人征信的机会。所以,大家可以定期的检查一下自己的征信报告,但千万不用太频繁。
当然了,前面有提到的频繁查询征信会影响我们办理信用卡或者贷款等业务。
被查多少次不能贷款?
作为贷款的重要参考因素——征信“硬查询”,查多少次不能贷款,其实银行并没有标准数据。江湖传言,1个月不要超过5次,2个月不要超过10次。各家银行对于查询征信的频次要求并不一致,据悉是一个月不能超过5次,否则可能会影响房贷等贷款审批。
什么行为会导致征信不良?
“连三累六”意指贷款人两年内连续三个月或者累计六次逾期还款。达到这个标准,代表着你已经被银行纳入了不良征信名单。
这个名单将会跟随你3-7年,这段时间内的贷款申请都会受影响,银行可能会提高放贷利率、减小放贷金额甚至是直接拒绝你的贷款申请。
呆账
是指已过偿付期限,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当你的信用卡长期不使用时,债务与结余都会成为“呆账”。在征信记录中出现1次“呆账”=50次“逾期”,一般银行看到“呆账”两字,就会直接将申请打回,它的可怕性不言而喻。
频繁查询征信报告
短期时间内有多家贷款机构查询征信记录(本人查询没事儿,机构查询会影响征信),银行判定你最近急需用钱,对你是否能按时还款产生了怀疑,进而拒绝了信贷申请。
担保连责
某些时候为了朋友道义或是其他原因,用户为其他人担保贷款,但是被担保人没钱还款跑路了,作为担保人会有连带责任,如没有承担担保责任,在征信记录上会成为一个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