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31日电(罗琨)叶大清的童年,在湖南益阳的金银山山脚下度过,小学所在地则是一个叫钱粮湖的农场。这些地名,似乎都暗示着他未来将与金融行业有着不解之缘。
联合创始人、CEO叶大清。受访者供图
选择创业:浓重的“平台情结”
1973年,叶大清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他常常感叹:“从小没饿过肚子,后来又接受了高等教育,还出了国,这些事情都是我的父辈人想象不到的。”
叶大清199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随后便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在电影《纽约纽约》里,上世纪90年代初,在出国大热潮的背景下,有想法的年轻人都渴望出去闯荡改变生活。22岁的叶大清随着这股出国潮远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就职于美国第一资本银行和美国在线等公司。
多年的留洋经历让叶大清对西方文化颇为熟稔,言谈中也不时蹦出一连串的英文。不过,骨子里他仍旧是一个“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伢子。霸蛮,在湖南方言里有“知其不可偏要为之”的意思。在叶大清的身边,也有不少来自湖南的创业者。
他将湖南人的创业风格总结成为“爱搭平台”:“58同城是湖南益阳人姚劲波做的,微信支付张小龙是湖南邵阳人,还有快手创始人宿华、陌陌创始人唐岩、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映客创始人奉佑生等都是湖南出来的……”而他自己的“平台情结”也很浓重。
多年在互联网和金融两大领域的摸爬滚打后,叶大清和其他两个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他将定位成一个金融在线超市,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贷款、信用卡以及理财产品的搜索和智能推荐服务,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营销服务。
不过最终叶大清和顶住了盈利压力,坚持做一个“不碰钱”的平台型公司——并不拥有任何贷款产品,而是搭建平台连接用户和金融机构的需求。他认为只有做一个平台才能真正解决中国老百姓的贷款痛点,真正服务到他们的金融需求。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让他们在往后的P2P监管风暴中独善其身。
跑步者的创业哲学:慢就是快
1月26日中午,北京气温仍在零度以下,凌冽的寒风吹来如刀割面。叶大清从所在的互联网金融中心穿过北四环的天桥,再跑到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往返七公里。
“创业和跑步一样,慢就是快,”这位马拉松的爱好者在两年前开始跑步,每年跑步的里程均在2000公里上,并参加过多项马拉松赛事。他的诀窍就是慢,他将跑步的这一套哲学也用在了创业上。创立以后,公司早期并不追求盈利,也不追求速度。
“在跑步中,追求速度反而容易受伤,一旦受伤就失去了乐趣。做一个金融科技企业,因为追求速度而进了监狱,就得不偿失了。”叶大清说。
不过在外人眼里,的发展势头凶猛。2011年,在华清嘉园的一个三居室里办公,用叶大清的话来说就是“服务器都没地方放,只能放在厕所里”,当年的十几个员工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上千号员工,而办公室也搬了好几次,越搬越大,不过即便如此,叶大清仍旧没有设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而是选择和员工在一起办公。
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不追求盈利,在2015年时曾陷入过一场现金流危机:“当时账上的钱已经只够用三个月了,当时其他合伙人甚至还动过裁员来削减开支的念头。叶大清说,“作为CEO,很大的职责是产品战略和融资,没有钱,其他都是空话。”
不过,好在由云锋基金、赛领资本等国内基金领投D轮融资进场,缓解了这一燃眉之急。两年后,赴美上市,仅仅花了5个月便在纽交所敲钟了。
在上市前两天,叶大清在朋友圈分享了两张图片,并配文“在路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美国作家杰克 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和里面最广为人知的句子: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