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苦赚钱,孩子诗和远方;父母用着旧手机,孩子拿着iPhoneX;父母抽空跑滴滴,孩子显摆玛莎拉蒂...看似非常不同的画面,却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越来越多的父母,将极大的希望寄予在自己孩子身上,大多数父母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孩子走出国门,出人头地。“富养”的教育方针也被很多家庭奉信。
“穷养儿富养女”这句话,更是让人笃信。
最近,一个名为“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信息,称自己含辛茹苦积攒的320万被女儿偷偷转走,拿去挥霍还拉黑了全家人。
一个无奈无助在网上呼喊的老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不少人质疑事件的真实性,很多网友发现了其中的很多漏洞,怀疑出生60年代的人怎么能玩转微博,320万也不可能一次性转走,直指这是一个假新闻。
在随后的采访中,这位姓柴的父亲对网友疑问做了澄清。他出示了相关材料,证明两人的父女关系;并展示了女儿的银行流水,从2016年初开始,钱被陆续跨行转出,今年年初这些钱又再次被转走。
这位奉信“穷养儿富养女”的爸爸,是一个工薪阶层,退休后倒卖文玩字画赚了点钱。因为出身贫寒,用他的话说,“我平日吃饭米粒掉到桌子上都要捡起来吃掉”。
当女儿提出想要去加拿大留学时,他义无反顾拿出全部的积蓄。在以往的生活中,虽然女儿也会提出无理的要求,但他都会妥协尽全力满足。
不管这件事是否是个假新闻,但这不是一个个例。
挥霍无度的“寒门贵子”不是个例
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变形计》有一起主人公,讲述了16岁追星少女陈思媛的故事,看完整个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小姑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妈妈是一家单位的会计,爸爸是出租车司机,但绝不影响她每年花费几十万来追星。
因为学习耽误追星,于是退学,满中国的跑着追星,为了能吸引到“小哥哥”的注意,她买高配相机,穿名牌。当钱花完时,就会乖乖回到家中,想办法向父母要钱。
自嘲就是杨洋的提款机。
当父母不给钱时,一个看似文静的少女,仿佛被点燃。
算不上富二代的她却因为痴迷于鲜肉男星而消耗着大量的金钱。高昂的追星费用加上常日蹲守机场所耽误的学业,导致了家庭中无数次的矛盾与争吵,女儿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愈来愈远。
2017年8月3日,上海金山区一女子向环卫工母亲要钱未果,竟然当街对母亲大打出手,撕扯着母亲的头发,试图殴打。环卫工的母亲的同事称,这位“女儿”无业,长年向环卫工的母亲要钱。
想榨干年迈母亲最后的一点钱。
一心为儿女的父母们,用血汗换取来的是冷血无情。养出这样的“贵子”,可能是父母的最大悲哀。
不要做孩子的ATM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年挣不到50万,孩子就已经输了?》系列话题热贴,就可以看出父母的焦虑,他们给孩子们“最高配置”的教育,奥数、钢琴、围棋、轮滑、英语....
无形中,钱和教育就扯上了关系。
用钱换取最好的教育,来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但,有时候事与愿违。用金钱培养出的可能是一个拜金、自私的孩子。
“富养的概念”≠“富足的生活”
“穷养并不是钱少,富养并不是钱多”
富养也绝不是用钱就能养“富”,富养更多的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内心富足,才能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在新一期的《变形计之平行空间》中,无论是来自城市的贵公子,还是来自大山的孩子,面对二胎弟弟闯入他们的生活时,他们都觉得父母忽略了自己。从而觉得不满足。
“他们给弟弟更多爱,却给我更多钱”一句话倒出这个贵公子的心声。
穷养和富养或许都没错...但是从孩子身上就能反射出教育的直接呈现后果。
有种方法能让你一年轻松存下5位数,关注:财秘,回复“5”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