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个人活期存款业务已经减少了3万亿人民币,银行存款业务的增速也已经跌破了10%。中国人,似乎在几年的时间里,彻底颠覆了存款的观念。有人说,是由于中国70后,80后渐渐成为中坚消费群体,以及90后成为新兴消费群体带来的观念转变。但是,钱的去向往往却是惊人一致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央行开闸放水,人们加大杠杆,利用银行的钱,获得更高的利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回报率成了大多数人追逐的目标。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初,拥有敏锐眼光的投资者利用“买房子”的机会,现在绝对实现了财务自由,特别选择在北上广深的投资者,千万富翁笔笔皆是,亿万富翁也不在少数。按时间来计算,这部分人群,现在步入中年,甚至更为年长一些居多。
这样的情况经历了几轮周期以后,近乎于停滞。有分析认为,这是监管所致;也有学派认为,是市场和人口情况所致。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相当一部分人,多年以来各方打探消息,手里始终揣着现金,没有下手买房,至今依然没有买。另有一些大炮级的“死多头”,认为中国的房子,至少一线和强二线的房子,将升升不息。于是,卯足了杠杆,为房子也是血拼了。此刻中国人存款的现状,已说明了问题。有一种说法是,目前中国90%居民的资产都集中在房产上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利润最大化将是一惯的目标。不过,其中的财务预算、市场行情、经济风险也是需要明确考量的。与此同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及微观行业的走势往往也与国际经济形势分不开的。比如,各国央行层面的风向,很多时候是受美联储的影响。
近期许多投资者对投资无门感到担忧,事实上,这也是全世界投资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一种观点是实物为王,不过,无论怎样称过霸的实物,如果在市场中过于膨胀,可能它也将告别“王”的时代,房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未来,可能衡量房子是否会升值的指标,要取决于它是否具备稀缺属性。
春节将至,许多打拼在一线和强二线的人们,又将回到故乡。欢庆之余,可以注视一下故乡的房子,是稀缺的存在吗?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回复“花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