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花卷财团”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大幅增加,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短信支付、声波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虽花样繁多,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式无疑已成为人们使用的支付方式的主流。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通常是以扫码的方式进行,这种条码应用最多的就是我们常用到的,条码作为一种可以完全暴露的图形载体,他比普通条码具有数据存储量大、纠错能力强、反应更敏捷等优势。所谓条码支付就是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两种方式。
吃饭、打车、购物、还钱……似乎任何一种交易行为都不是一个条码不能解决的事情,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普遍应用。
移动支付出现小额、便民支付领域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但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独特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年前,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年前还正式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同时,将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
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条码支付规范实施后,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并不会受到影响,也不影响商贩收款。如果单次消费超过500元,可以让收银员扫您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做会更安全一些。
目前,条码支付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技术防范。如,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要加强条码支付技术风险的防控,合理运用支付标记化、可信执行环境、条码防伪识别等手段,来提升条码支付客户端软件安全的防护能力,保障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从而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我们熟知的、应用广泛的移动支付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你察觉到了吗?未来,更大的变化还将继续……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回复“7”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