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同时,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向学生发放信用卡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满18周岁,二是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进而变相叫停了校园信用卡业务。
市场空白——萌芽——繁荣发展——监管叫停,看来,无论是十几年前的银行还是三年前的分期&网贷平台,都陷入到这样一种“轮回”。所以,症结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把一个小众市场做大,究竟是谁之过?
从结果上看,校园贷行业出问题,以高不良、以及由高不良引发的非法催收等为主。在归因分析上,分析高不良的产生,一步一步就回溯到大学生群体,冲动消费、炫耀消费、信用意识淡薄等等,似乎是大学生的冲动使得校园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走入死胡同。
问题来了,在行业的萌芽期,大家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看中的恰恰也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那个阶段,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金融机构最优质的潜力客群,把握住了大学生群体,金融机构似乎就提前锁定了未来十几年的发展基础。
所以,最初的几年,第一批吃螃蟹者占据了最优质的大学生群体,尝到了甜头。引得同行竞相进入,齐力把这个小众的市场做大,为何此时无人意识到这个客群有“问题”?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并非客群的问题,若是客群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贯穿行业发展始终才对。